余額寶的收益已經連續多日跌破6%。周遊 攝
余額寶和理財通這些“寶”們因為在春節前後的“扎眼”表現而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春節前理財通最高收益率達到7.9%,余額寶的利率也基本在6.5%以上。但截至昨日,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一批貨幣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都降到了6%以下。當“寶”們的收益率在6%以上時,對于很多人來說,給“寶”們存錢比存在銀行強很多;但當收益率都降到了6%以下,有人會考慮把錢轉出來;而一旦收益掉到5%以下,貨幣基金會引來集體贖回壓力嗎?
就余額寶們引發的上述熱點問題,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央財經大學金融係副教授王汀汀。他認為,“寶”們的實質是貨幣基金,這種貨幣基金的高收益與市場短期的供求關係有很強的相關性,貨幣市場收益率不可能一直保持高水平。
促使銀行推“寶”類產品
南方日報:最近余額寶和理財通這些“寶”們對金融市場攪動得比較厲害。不少消費者認為自己享受到了實惠,投資理財的體驗更簡單、更暢順了,存款獲得的收益也更高了。但是銀行的感情則比較復雜,因為銀行的存款“搬家”了。而央行近期發布的數據也印證了銀行業存款流失明顯,1月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而截至1月15日,僅余額寶的資金就已達到2500億元。除余額寶外,由騰訊推出的理財通上線運行一月,規模即達到300億元。你怎麼看余額寶們對銀行的衝擊?
王汀汀:余額寶等網絡金融產品對傳統銀行的最大衝擊就是分流存款資金,可能會增大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壓力,迫使銀行在擴大信貸方面採取更加審慎的態度,另一方面也可能會促進或迫使銀行創新產品,改進服務。
從客戶的角度看,忽略安全性的問題,客戶考慮的是拿到手的實惠。因此,銀行必須要有應對,必須跟隨或者創新才能吸引和留住客戶。現在很多銀行主要還是利用現有的網絡金融平臺推出類“余額寶”產品,另外還有一些銀行通過理財產品讓利給客戶。
南方日報:余額寶們的實質是貨幣基金,無非是把錢從銀行賬戶里轉走,通過貨幣基金繞一圈又以大額存單存回銀行。因此有銀行人士稱,“寶”們對整個銀行體係而言存款沒有減少多少,只不過表現為A銀行流動到B銀行,或者原本屬于分支行拉進來的零售存款變成了同業存款或者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總之,余額寶們對銀行存款其實也沒有多大影響。是這樣嗎?
王汀汀:總量雖然沒有變,但對具體的銀行來說,還是會帶來存款的流失,加上現在資金面緊,銀行的攬儲壓力還是很大的。我認為,最重要的影響在于過去銀行的存款利率很低,現在以大額存單存回到銀行,銀行的資金來源結構發生了變化,銀行付出的存款利率比原來高出許多,銀行的資本成本會明顯提高。
南方日報:春節前,理財通的利率最高達到7.9%,余額寶的利率也基本在6.5%以上,遠遠高過銀行存款利率。不少消費者認為寶們打破了銀行對存款利率的壟斷,大大促進了利率市場化。但在一些銀行業人士看來,寶們其實就是搞價格戰,逼得銀行也搞寶類產品,也提高存款利率,導致銀行成本上升。你如何看這個問題?
王汀汀:利率市場化就是要允許充分的競爭。銀行應該改變過去那種靠吃存貸利差謀取暴利的盈利模式了。利率化時代到來,如果想盈利,就要看各家的本事。過去銀行的存款利率很低,沒有誰來撼動銀行的壟斷地位。但現在情況變了,余額寶們搶了不少客戶,銀行不能眼睜睜看客戶流失。最近不少銀行推出寶類產品,直接給客戶實惠,就是這個原因。從這個角度講,寶們推動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南方日報:近期,民生銀行、工行等銀行紛紛推出了類“余額寶”理財產品。傳統銀行推寶類產品,與騰訊、阿里這些互聯網企業比起來有沒有優勢?
王汀汀:現在很多銀行主要還是利用現有的網絡金融平臺推出類似產品,另外還有一些銀行通過理財產品讓利給客戶。但銀行在開展互聯網金融方面還是存在劣勢,現有客戶並非全部適于開展此類業務。因為對銀行來說,其開展互聯網金融的成本比較高,與余額寶等產品進行直接競爭不具有優勢。
此外,余額寶也給傳統銀行帶來一些借鑒。例如,銀行會從傳統物理渠道向電子渠道替代加速轉型;也有些銀行可能會考慮減少自己的渠道,前端銷售通過代理渠道去做,減少自己的成本和人力投入。
存在盈利持續性、安全性問題
南方日報:我們留意到,近期貨幣基金投資資產的收益率開始大幅下降。春節前,理財通最高收益率達到7.9%,但節後規模和收益率同向變動非常快。現在7日年化收益率還在6%左右,但有基金經理指出未來兩周會快速下降至5%左右,規模下降也會比較厲害。一旦收益掉到5%以下,貨幣基金會有贖回壓力嗎?
王汀汀:2013年11月底開始,銀行協議存款利率高達6%以上,很多貨幣基金將九成基金資產都配置在銀行存款。但近期存款利率下降,各種寶的收益也會快速下降。一旦收益掉到5%以下,估計貨基會面臨贖回壓力。畢竟,銀行已有一些理財產品目前能達到6%的收益。
南方日報:如果出現集體贖回潮,流動性風險有多大?
王汀汀:雖然余額寶第一款產品收益不錯,並且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本金和收益的保障,但寶們的收益率不可能一直保持高水平,因為這種貨幣基金的高收益與市場短期的供求關係有很強的相關性,貨幣市場收益率不可能一直保持在6%或更高的水平,收益掉到5%以下也不是沒有可能。
另外,安全性方面,我認為,阿里、騰訊對收益的保障能力或者信用水平,應該無法達到大中銀行的水平。如果出現集體贖回潮,會帶來一定的流動性風險,但我認為風險可控。以余額寶為例,從它的產品結構看,其承受流動性風險的能力較強,也經受了各種市場考驗,能承受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是創新,但需要加強監管
南方日報:有銀行界人士稱,余額寶們既沒創造新產品,又沒開辟新領域,又沒繞開現有銀行體係。只不過把10年前銀行幹過的違規的事情搬上了網,比如誇大收益不提風險什麼的,只不過當初銀行無良的銷售人員是一個一個地騙,寶們現在是一群一群地忽悠。你認為余額寶們是互聯網金融創新,還是如前所述在幹違規的事?
王汀汀:余額寶在國內金融市場上是創新。雖然它所組合的幾個因素都不是新東西,但這一種產品確實給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體驗,而且對整個金融體係產生了一係列的影響。從消費體驗和影響力方面,它也具備了金融創新的幾個特點。
南方日報:我們想起最近發生的一件事:余額寶向客戶銷售珠江人壽的保險產品,後來余額寶被指存在銷售誤導問題,並由此帶來退保風潮。你怎麼看余額寶們可能出現的違規問題?
王汀汀:“寶”們在這種創新中,確實有違規的可能性。最近余額寶向客戶銷售珠江人壽的保險產品過程中,就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首先,是宣傳的問題。保險產品雖然是銷售給余額寶客戶,但與余額寶前期產品相比,保險產品具有本質的不同。但在銷售時,余額寶存在故意模糊產品差異的宣傳,比如對收益的宣傳。一般來說,保險產品不能夠承諾收益率,但其前期宣傳中出現了類似的銷售誤導,才導致投資者誤以為這個產品是余額寶二期,所以發現問題後,不少投資者採取了退保的操作。
其次是銷售行為本身的合法性問題。余額寶和保險公司之間形成的是代銷關係,但余額寶或者阿里本身沒有保險代理資格。雖然沒有收代理費,但事實上代理關係確實存在。阿里用了余額寶的客戶,這和銀行代銷保險向客戶銷售保險產品是一樣的,在這一關係中,銀行有一種隱性的背書。同樣,客戶也是出于對余額寶的信任才購買產品,余額寶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我認為,“寶”們是創新,但需要加強監管。監管不等于採取扼殺的態度,最好是讓其在規范中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譚冰梅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