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規範打車軟體市場應“寬嚴相濟”

2014-02-25 09:32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報道,一度漸趨平息的打車軟體“補貼戰”近日烽煙再起。嘀嘀打車啟用最低12元最高20元的隨機補貼,快的打車隨即宣佈“永遠比同行多補一元”。

  不少網民認為,打車軟體在方便乘客的同時確實也造成了行車安全隱患、司機挑客等問題,但作為新生事物,不能簡單扼殺或叫停它,應該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創新;而嘀嘀與快的之間的“補貼戰”,則是市場行為,只要不違背市場公平或影響市場秩序,政府之手就不宜輕易介入。當然,對於相關問題,則不妨從監管上引導,從技術上完善。

  行車安全存隱患

  網民“科研路人甲”説,打車軟體使司機與乘客實現了實時交流,提高了計程車的使用率,減少乘客的等車時間,特別是在高峰時,方便很多。

  不過,也有網民表示,未使用打車軟體的人招手打車更難了,尤其是老弱幼童群體。網民“小熾天使”説:“我沒辦理網銀和手機支付,只能用現金,但根本打不到車。”

  網民“清閒自在”説,打車軟體激烈競爭的副作用就是讓不少司機養成了挑客的壞習慣。

  網民“豐澤園常客”説,一些被寵壞了的司機,儘管因使用打車軟體每天能多收入一兩百元,但是開車、搶單、打電話、找客人的工作流程,增加了體力精力的付出,也産生了新的行車安全隱患。

  應寬容“成長期的陣痛”

  網民“王軍偉”説,打車軟體市場是一個被網際網路巨頭迅速“催熟”的市場,政府應做好“守夜人”角色,完善法律法規,把市場的交給市場。

  網民“鄧海建”説,不管怎麼説,打車軟體的出現的確給市民帶來了很大便利,而不同軟體之間的競爭也多是一種市場行為。其引發的一些問題,則大多屬於“成長期的陣痛”,也許繞不開、躲不過,但總有辦法加以解決。

  網民“韓哲”説,打車軟體在競爭激烈的網際網路行業能夠站穩腳跟,就是因為其是符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者期待的。在“打車難”的背景下看待這一問題,無疑是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是典型的技術改變生活的範例。對於新生事物和新技術,政府部門應該持一種寬容心態。

  打造打車軟體“安全版本”

  網民“袁浩”説,從制度層面儘快完善,同步完善相關的法律規範,出臺“打車軟體”管理政策,規定在行駛過程中操作使用打車軟體為“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加大宣傳力度,給駕駛員一種文明駕駛的行為引導。從監管層面加強監督,使計程車司機自覺養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最後還要從技術層面及時改進,不妨效倣美國紐約Zab-C ab軟體,只要計程車處於行駛狀態,該軟體就會把手機螢幕變成灰色,使司機無從查看,從而降低行車風險。

  網民“喬杉”認為,寬容電商競爭,不妨礙對其提出技術要求。比如,督促電商開發語音功能,鼓勵市場開發“移動集中平臺”———方便乘客移動支付、刷卡支付,司機也不必“低頭看手機”。此外,根據兩種打車形式並存的現實,對計程車進行分組管理,一塊是現代的,主要面向軟體叫車;一塊是傳統的,主要面向招手叫車,以滿足那些不會使用智慧手機乘客的需求。 (記者 陳偉 整理)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