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報道:在今年南海區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團分組討論上,南海農商銀行董事長肖寒介紹完去年的驕人業績後,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鄧偉根鼓勵其再走先一步,嘗試在本地一兩個成熟的項目試點集體土地抵押放貸,釋放集體經濟活力。
點評:目前南海對於集體土地的開發利用,仍然是以集體自有資金開發為主,不僅上蓋物業規模、檔次受局限,而且也不利於當地産業發展。
一組數據是,南海土地開發強度已經超過國際警戒線,用地指標緊缺,且七成以上的建設用地集中在農村。此前一天的政協分組討論上,維尚傢具董事長付建平就曾坦言,現在企業急需擴大産能,但苦於沒有用地指標。如果租地,需要自己投一大筆錢去建上蓋物業。將來土地租約到期,企業花錢建的廠房怎麼處理,也跟著一起“到期”回收嗎?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企業對租地自建物業擴張産能“望而卻步”。
背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集體建設用地上蓋物業,産權分割難;二是因為沒有産權,企業不能以此作為抵押物向銀行貸款,不利於資金流動。這些都是集體土地入市,與國有土地“同價、同權”必須解決的問題。
當前,南海也在搭建集體土地入市交易平臺、完善流轉政策體系方面繼續探索,産權分割限于國家大法暫時未能突破。但抵押融資,南海其實有條件先行一步:廣東早在2005年就已對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同權”已做了初步探索,包括統一二者出租年限等。但由於國家大法沒有突破,而幾大國有銀行只認國家大法,一直未能實現集體土地的抵押融資。
如今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正面放出信號,而在國有銀行未能突破之前,作為南海的本土銀行,南海農商行完全可以先行一步。而作為新領域探索,政府是否也該適當介入,合理設計抵押融資機制,以降低銀行風險?如引入擔保公司,風險共擔等。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