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其實更在乎的是公務員在幹什麼?真正是為人民服務,當好人民的公僕,加上收入和財産公開透明。公務員的工資福利,也包括養老金,待遇高一點人民群眾還是可以接受的。
最近有兩篇在內容上是“互聯互通”的文章,一篇是《海外公務員退休待遇比普通人高》,一篇是《拉平養老金待遇對公務員不公平》,由於撰文的對像是中國最引人注目的社會群體——公務員,撰文的事由又是當前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退休養老。因而,僅就吸引眼球而言,可謂大獲成功。
然而,這些文章很不專業。如同一位網友所説,原本是想證明(公務員退休的)“高待遇”的“合理性”。但從網上的反應看,最後導致的效果可能是適得其反。平心而論,這兩篇文章的説法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是,作者對“養老金待遇”這一事物本身的閱讀能力不夠,過於膚淺,過於表面。
“雙軌制”本質問題是企業退休人員待遇太低
我一直認為,簡單地講養老金“並軌”,實際上解決不了問題。南方有個特大城市,從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開始,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就已經一起“並軌”了。但是,在領取養老金的時候,仍然按不同的待遇標準。難道這就讓公眾覺得養老金待遇已經“公平”了?在這個城市,更有一個特別的現象,領導一直抱怨政府財政對養老保險制度補貼太多,一年100個億。其實其中大量的資金應該是用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身上了。
從文章列舉的幾個國家的情況看,公務員的養老金待遇,總的來説,是比普通勞動者高。但是,世界上多數國家的經驗是,養老金待遇分成兩個層次為好,包括基礎養老金和補充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即文章所講的美國的“社會保障養老保險制度”,日本的“國民年金”,在這個層次上講公平,公務員與普通勞動者的所得基本上差不多。補充養老金,即美國的“僱主養老金計劃”,日本的“共濟年金”和“厚生年金”,與效率掛鉤,多交多得,公務員和普通勞動者的差異主要在這裡。實際上,試圖在一個制度內既講公平,又講效率,其實是很難辦到的。
所以,我特別強調,“雙軌制”的問題,本質上是企業退休人員待遇太低。如果要徹底改革,就應該按養老金待遇分兩個層次的思路改。如果暫時不想動整個制度框架,就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最近傳來消息,2014年將繼續按10%的幅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這一提高,平均數應該高於2000元了,這個金額已經與一部分基層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水準相近。
民眾更在乎的是公務員在幹什麼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使所有的勞動者工薪和福利保障待遇絕對平等是不現實的。其中的影響因素包括所從事的工作是複雜勞動還是簡單勞動,或者説所從事的工作的專業程度和教育程度如何。另外,受教育時間的長短,還意味著在受教育階段個人和家庭所投入的成本與機會成本的差異。正因為如此,學歷越高,工薪越高,世界各國皆如此。
從社會保障的理論來説,養老金是勞動者一部分工薪收入的延遲使用,因此工資高也意味著退休後養老金待遇高,這通常是正相關的。要抹平社會上的心理落差,如前所述,將養老保險制度一分為二,應該是更明智的選擇。
這兩篇文章這次只幫公務員説話,沒有提及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這很不公平。但是我們應該清楚,所謂3000多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其中1500萬是大學、中學、小學的教師,有800多萬是醫護人員,一句話,事業單位中大多是專業技術人員。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在企業工作的大量專業技術人員,其實在國外,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的社會地位和工資福利待遇,包括養老金待遇,是要高過公務員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菲爾普斯批評中國的年輕人當公務員是“嚴重浪費”,但也不是要讓他們都不上大學而去從事簡單勞動。
最後,從新京報的問卷調查來看,人民群眾其實更在乎的是公務員在幹什麼?真正是為人民服務,當好人民的公僕,加上收入和財産公開透明,那麼公務員的工資福利,也包括養老金,待遇高一點人民群眾還是可以接受的。現在的問題是,常見的是公務員沒有嚴格地依法行政,而且“自由裁量權”太大,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其實是這個。
□唐鈞(學者)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