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互補的貿易結構……中俄經貿合作基礎,遠不是幾個短語所能描述的。然而現實是,多年以來,中俄經貿合作始終未能達到雙方理想的高度。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俄羅斯經濟增長曾“曇花一現”,之後便持續萎靡,直至2013年末,這為中俄經貿合作蒙上了陰影。
俄再陷經濟困局
按預想,在“向東看”戰略下,中俄合作應在2014年緊密攜手甚至走入“蜜月期”,但實際上,由於俄羅斯本身的産業發展保護傾向,以及自身經貿結構調整不到位等因素,2014年的中俄合作預計仍難言“突破”。
數據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俄羅斯GDP增長率分別為1.6%、1.2%和1.3%,均未達到此前俄政府預估的2013年全年GDP增長1.8%的均值。同期,重要經濟指標也大幅下降,工業生産僅增長0.1%,採掘工業增長1.1%,加工業是負增長0.3%,電力、石油、天然氣負增長0.5%,投資負增長1.4%,失業率提高到5.3%,對外貿易額負增長0.5%。“外部經濟疲軟和國內經濟情勢變化,共同夾擊俄羅斯經濟。”商務部研究院歐洲研究部副主任劉華芹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田春生一致認為。
田春生向國際商報記者指出,2013年全球經濟仍處於低迷狀態,加之全球液化天然氣産能快速增加和頁巖氣革命等意外因素作用,直接導致國際市場對俄羅斯能源等原材料産品需求急劇減少。
同時,能源價格走低也令俄經濟“雪上加霜”。以2013年第一季度俄天然氣出口為例,當季俄天然氣出口量同比下降60%,出口收入同比減少58%,石油出口量雖僅下降0.38%,但由於油價下降,石油出口收入同比減少54.5%。
多年以來,能源始終是俄羅斯經濟增長賴以依存的大戶,如今,能源出口面臨量價齊跌,“沒有動力,俄羅斯經濟何談增長?”田春生反問。
劉華芹表示,在俄羅斯産業結構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的背景下,俄國內産業競爭力始終不強,無論是投資還是內需,都很難在出口“缺席”的前提下“獨當一面”。
數據顯示,在美聯儲縮減量化寬鬆措施的影響下,外資從俄羅斯撤離現象嚴重,2013年前10個月,俄羅斯資本外流累計已達480億美元。2013年上半年大量資本外逃導致盧布貶值,年通貨膨脹率升至7.4%,進而國內消費也被壓制。
另外,劉華芹補充,俄羅斯企業和居民負債率極高,一方面會影響國內消費,另一方面也決定了國內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
據俄羅斯中央銀行預測,2013年俄羅斯居民的負債率高達10萬億盧布。
實質合作進展緩慢
按道理,能源主要購買方需求下降,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俄羅斯總統普京倡導的“向東看”戰略應該大幅展開,中俄經貿就此迎來“春天”,俄羅斯經濟重獲增長的新動力。但事實是,中俄經貿合作始終是高層領導和實質需求的“一頭熱”,實質合作進展緩慢。
以中俄合作需求最急迫的能源合作為例,一直以來,俄羅斯較高的油氣儲量、中國較高的油氣需求,決定中俄對於天然氣的態度:一個願買,一個願賣,可惜“兩情相悅”的買賣卻被卡在了“價格”上。
劉華芹解釋道,俄羅斯不願按照中國需要的所謂“低價”出售天然氣,擔心招致歐洲等老客戶的不滿;中國則由於國內天然氣價格水準限制和防止經濟風險考量,無法提價。
所以,田春生直言,基本層面上,中俄天然氣價格談判已無太大轉圜餘地,未來只能期待國際環境改變來推動。
至於其他方面的合作,俄羅斯一直在多場合呼籲中國企業赴俄羅斯進行投資,可按照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的判斷,經濟增長乏力的現實,很難改變俄羅斯國內投資環境的積弊,中企赴俄投資特別是能源投資方面,地方保護傾向嚴重。
笪志剛表示,“更多投資可能會招致更多貿易糾紛,中企支付貿易成本增高,利潤下降,得不償失。”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