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公共租賃房並軌”,有望成為住建部落實10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總體原則和精神的“突破點”。據報道,住建部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匯總“試點”公租房並軌運作的城市有關情況,並擬在年底召開的全國城鄉建設系統工作會議上,提出相關鼓勵推廣要求。同時,飽受各界非議的經濟適用房供應將逐步減少直至在全國全部取消。(見11月3日《重慶時報》)
所謂“公租房並軌”,是指公租房與廉租房並軌運作,然後通過財政發放房租補貼的方式補貼不同收入人群。再加上擬取消經濟適用房,我國三類保障性住房將合併為“公租房”——公租房今後在住房保障領域唱主角,而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將逐步告別歷史舞臺。
這樣的住房保障改革,好處顯而易見:其一,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雖然各有特色,過去發揮了一定保障作用,但經濟適用房存在分配不公等現象,而廉租房則有戶籍歧視之嫌。一旦“三房並軌”,合併之後的公租房,由於沒有産權可以避免權力尋租,由於沒有戶籍限制更像“公平房”。無疑,這正是公眾所期待的。
其二,“三房並存”的住房保障體系,儘管保障了不同群體,但由於種類較多、操作複雜,不僅政府責任不夠清晰,而且政府管理成本較高,但效果卻不夠理想。另外,社會也不便監督。“三房並軌”之後,我國住房保障體系簡潔明瞭,政府易於監管,公眾易於監督。
其三,有利於我國住房體系整體設計佈局。坦率説,我國住房體系比較混亂,表面上看只有商品房和保障房兩大類,但實際上中間還夾雜著很多角色不清晰的住房,如限價房、商住兩用房等。這種局面急需統一化、規範化管理。而改革的第一步是統一保障類住房。所以“三房並軌”將為規範我國住房體系創造有利條件。
筆者注意到,有人擔心“三房並軌”後,“夾心層”住房得不到保障,這種擔心有一定道理。其實,能否解決“夾心層”住房問題,關鍵不在於保障房種類多少,而在於保障房供應總量能否滿足需求。從這個角度而言,“三房並軌”成功的關鍵是做大“蛋糕”,既包括做大公租房供應總量這塊“蛋糕”,也包括做大房租補貼這塊“蛋糕”。當然,做大“蛋糕”的同時也要分好“蛋糕”,避免公租房分配不公。
馮海寧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