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中鐵建8億元都“招待”了誰

2013-10-23 08:58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針對國企招待費存在的問題,不能靠企業自覺自查,更需要在制度層面繼續推進資訊公開。

  近日,國資委紀委書記強衛東做客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時,通報了中鐵建“天價招待費”事件檢查情況:確實存在發票開具不規範、會計科目使用不當等一些問題,通報批評57人,黨紀政紀處分8人,移送司法機關1人。

  還記得,今年3月中鐵建披露2012年業務招待費8.37億元,一時間掀起軒然大波。輿論追問的焦點在於,年報顯示中鐵建去年凈利潤是85億,而招待費一項,一下就砍掉了凈利潤的10%。如此比例,是不是太高?如此大的金額,會不會有什麼貓膩?一度,中鐵建有關方面堅稱“沒有問題”,某些高管更是情緒失控,指責媒體“胡扯淡”。而今,在檢查結果面前,孰是孰非,已有定論。發票、報銷、會計等方面的問題,數十人被問責乃至法辦,不僅説明有問題,而且還存在違法違紀等嚴重問題。

  初步暴露出來的事實,給了某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也引發公眾更深入的關注:好幾億的業務招待費,到底花在了哪些“業務”上,這些錢都是誰花的?具體都“招待”了誰?到底哪些環節有漏洞、被人鑽了空子?那些受到處分的人員,姓甚名誰,是何職務,具體又因為什麼問題被懲處?

  從目前公開的資訊看,還不足以解疑釋惑。公開“天價招待費”,向人們算出一筆筆明細賬,解開眾人心中疑惑,是有關方面應盡的社會責任。再者,只有揭開蓋子、暴露問題,接受公眾的審視和反思,才能更好地把脈問診、找到病根。

  值得注意的是,中鐵建“天價招待費”事件備受社會關注,一些央企沒有舉一反三,卻從中吸取了另類“教訓”,紛紛選擇故意不披露招待費明細,“業務招待費”這一財務指標甚至消失了。強行否認固然難以服眾,但刻意隱藏、欲蓋彌彰,同樣會引起更多的想像與猜疑。

  日前,紀檢反腐領域開始推廣“簽字背書”新方法,意在強化監管者責任,是加強監督、落實責任的一種制度創新,受到了廣泛好評。針對國企招待費存在的隱性化、不規範、浪費大等問題,不能靠企業自覺自查,更需要在制度層面繼續推進資訊公開,把“糊塗賬”變成“公開賬”,改“暗箱操作”為“陽光消費”。

  本報特約評論員陸文江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