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4日電(記者劉錚、韓潔)二季度中國經濟主要數據即將在15日公佈,外界普遍認為經濟增速將繼續小幅放緩。增速的起伏以及宏觀調控政策的應對固然值得關注,但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要靠改革取得新突破、釋放新活力,這更是當下的共識。
應對增速回落不能局限于宏觀調控政策措施
從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發展的經驗來看,人們在經濟增速持續回落一段時間之後,總是希望通過宏觀調控政策的積極應對,很快就會出現增速持續反彈。
中國經濟在去年四季度增速反彈後,持有這种經驗的人們一度對今年經濟增速持續反彈抱有很高預期。但今年一季度增速並沒有持續回升而是在合理區間小幅回落,專家們也普遍認為二季度增速將繼續小幅放緩。
“由於支撐條件和市場環境變化,中國經濟增速從過去10%臺階下降到現在7%到8%臺階。這不僅是短期週期性的起伏變化,而且是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種種困難不是單靠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就能夠完全解決的,要有清醒的認識。”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提醒。
當前企業面臨的困難,無論是勞動力、資源成本快速攀升,還是國際市場低迷、國內産能過剩,以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都不是短期週期性問題,而是經濟發展到新階段面臨的新的長期問題。
專家認為,當前,一方面要採取有針對性的穩增長措施,保證經濟增速不滑出“下限”;另一方面不能出臺大規模大面積刺激政策,防止加劇經濟運作中的固有矛盾。
長期問題應當通過改革辦法解決
針對當前經濟增速回落和企業經營困難,宏觀調控可以有所作為,但難以獨當重任。在人口紅利、資源紅利、入世紅利等都發生了變化後,改革肩負起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釋放新紅利的重任。
如今鋼鐵等行業日益凸顯的産能過剩,宣告了傳統投資拉動的發展模式沒有出路,而啟動消費必然要靠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開道;霧霾等環境問題頻發,呼喚著建立更加有利於節能減排的價格形成、生態補償和政績考核機制;“錢荒”的出現,暴露出銀行體系存在資源錯配需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充分意識到這些挑戰,意識到需要果斷實施新一輪改革,使經濟走上更均衡、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表示,一方面要繼續減少政府干預,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要在銀行、國企和各級政府建立有效治理結構;同時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費,果斷推進經濟再平衡。
外需不可控,但中國龐大內需可以進一步啟動。擴大內需不能再走單純依靠政策刺激、財政投入的老路,而是要以改革激發民間資本的活力和居民消費的潛力。超過100萬億元的人民幣存款餘額就潛藏著巨大的活力。
近日出臺的一些政策,已經體現出宏觀調控與深化改革結合的新思路。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産業,促進資訊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會議指出,要注重用改革的辦法促進産業發展,把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結合起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
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帶動各項改革
今年5月份,國務院批轉了《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確定今年要在行政體制、財稅、金融、投融資、價格、民生、統籌城鄉等領域加大改革力度。
“要把已經看準、具備條件、牽一髮動全身的改革項目抓緊推出,幹一件成一件,不斷釋放改革的制度紅利,激發社會活力,增強發展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和中國政府官員的交流中,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正著手實施全面的改革。”利普頓説。
改革千頭萬緒,要找準突破口。當前轉變政府職能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為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近來,一系列向政府自身權力“開刀”的改革緊鑼密鼓地推進:4月份至6月份,三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共計取消和下放了165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
與此同時,各項改革在同步推進。6月15日起,全國鐵路貨運從計劃全面走向市場;6月28日,國家調整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按市場化取向逐步理順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係;從8月1日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將在全國範圍推開;國家進一步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促進社會縱向流動……
“未來改革要向土地、財稅、金融、收入分配、國有企業、戶籍制度等深水區進一步推進,消除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相信今年會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關鍵突破的標誌性一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説。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