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股市坐上了過山車,還是不斷往下探底的過山車。不少人將股市如此劇烈下跌的原因歸咎為央行近期採取的一系列收緊銀根的做法,導致資金面過度緊張,使得市場失血。與此同時,美國有可能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也給市場資金帶來了一定的衝擊。
資金面是否充裕一直是判斷股市漲跌的因素之一。但資金面偏緊是否就是股市下跌的罪魁禍首,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據統計,6月份滬深兩市共計蒸發約2.72萬億元的市值,按照中登公司的持倉數據,即A股股民最新的持股賬戶為5445.45萬戶,折算每個股民賬戶在6月份的損失就超過了5萬元。
從6124點至今,股市已經跌了快6年。這期間,美國道指、標普都創了歷史新高,德國股市也處於歷史新高附近,中國經濟也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但A股卻與經濟增長相背離,接連創出新低。這樣的情況不是用資金面緊就能解釋的。
只不過隨著6月份資金面偏緊,股市的下跌集中反映出了一些亟待改革的問題。和資金面暫時的緊張相比,還有更重要的問題需要監管者去協調,市場去消化。也唯有解決掉這些問題,才能保證市場平穩發展,不再頻繁出現暴漲暴跌情況。
第一,管理層不能逆轉市場化改革至今的成果,不能走回頭路。這就首先需要監管部門要認清自己的地位,對股市暫時的下跌保持冷靜,不要隨意插手市場,不宜盲目投入資金救市。當然,在股市熱火朝天的時候,也不要人為地去平衡收回資金。真正好的監管層,應該保持對市場的理性判斷,引導長期優質資金進入市場。不應該將股市狹義地定義成融資的平臺,應該將股市打造成一個投融資並重的平臺,強調投資功能,用制度保證投資獲利的可能性,從而繁榮市場,在資金面和上市公司面實現雙增長。
第二,現階段要極度重視IPO改革的步伐和方向。由於市場波動,預期的IPO改革方案和重啟似乎都有推遲的可能。在這一輪股市波動之前,“IPO或將重啟”這個話題正是市場熱點。但怎麼重啟,如何邊改革IPO制度邊重啟,是需要摸著石頭過河的。新股發行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成為洪水猛獸,新股是市場的活水,沒有活水,市場早晚會腐朽。但現在的邏輯似乎變成了一重啟IPO,股市立刻就跌。這是不正常的。
第三,重視和加強創業板的扶植和監管。最近,在市場哀鴻遍野的情況下,創業板逆勢走強。在資金面緊缺的情況下,這或許也反映了投資人的取捨——具備高新科技背景的創業板可能未來更有希望。應該看到,創業板的強勢表現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新一屆政府對經濟轉型的決心。具有高新技術背景的創業板,已經引導著投資逐漸進入高新技術領域。因此,在未來,應該更加重視創業板在之前出現過的各種問題,趁創業板尚在探索階段,儘快完善資訊披露機制、退市機制和後期的監管懲罰機制。這樣不僅能幫助創業板保持活力,也能為主機板提供改革思路和探索方向。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在股票市場上,同樣也不能存在救世主思想。真正能救市、讓市場回歸理性的,只有持之以恒的市場化改革。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