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專家稱黃金暴跌警示中國樓市風險

2013-04-22 13:26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懸疑影片中的經典之作《死神來了》有一句臺詞:“很多事件其實都有預兆,只是不夠敏銳的人,看不到而已。”在過去近十天內,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哐嘡、哐嘡”連續大跌,引起市場很多悲觀情緒。如果説這也是一個預兆,那麼我們應該從中讀出什麼?

  很多人把目光指向樓市。十年牛市,風光不再,黃金把自己當作最好的佐證,告訴所有投資者:沒有只漲不跌的商品,沒有單邊上漲的市場,一切泡沫都會終結。商品被投機炒作的時間越長,泡沫越大,跌的時候自然就越慘。黃金已然如此,那麼同樣長期被投資者青睞的房地産又該如何冷靜對待?

  特別是,從樓市風險和黃金市場風險的主要區別來看。黃金的投資者和投機者主要是富裕階層、高端投資者、職業炒家。黃金泡沫破滅直接造成這極少部分群體的財富損失。雖然對宏觀經濟面有一定影響力,但是波及到的群體面非常有限。而如果中國樓市泡沫在未來某一天突然破滅,影響之大、波及人群範圍之廣,一定遠遠超出金價下跌的結果。到那時候,可能很多人的資産都會嚴重縮水,幾乎沒有誰能逃得掉。所以,黃金泡沫的突然破滅,更加警示我們一定要關注並下決心控制樓市風險,切不可掉以輕心。

  黃金價格的暴跌,真的會成為樓市風險大爆發的先兆嗎?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就此發表評論。

  黃金價格從2008年的800美元左右上漲到2010年1200美元左右的時候,誰能想到金價會在2011年到達1923美元的歷史高位。同樣,當金價攀到超過1900美元的時候,可能很少有人料到它會在過去不到十天內用雪崩式下跌的方式,跌得只剩下三分之二的價格。有人説,隨著美國經濟穩步復蘇,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的預期逐漸明朗,市場上的資金撤出商品市場,轉向美元資産。

  向松祚表示,金融市場的暴跌其實並不少見,黃金價格的暴漲和暴跌其實都是正常現象,因為資産價格會深受預期的影響。

  這次黃金價格的快速下跌主要有兩個誘因,一是美國經濟開始有實質性的復蘇,美元匯率走強,所以對衝基金、持有黃金投資的基金已經開始大規模拋售黃金。在拋售大宗商品的同時,買入股票包括買入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産,這是造成黃金價格快速下跌的最直接的原因。第二是一種牛群效應,現在人們對黃金有非常大的誤解,很多人相信黃金永遠是一個保值、增值的産品,其實黃金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投資産品,不會永遠保值增值。正是因為大家對黃金盲目的誤解,所以造成了黃金的價格一路飆升,現在牛群效應使得大家在拋售黃金。

  很多人都覺得,金價暴跌是樓市風險爆發的先兆。曾幾何時,黃金和中國的房地産都在過去十年中成為抵禦通貨膨脹的利器。眼下,黃金泡沫已經破裂,而中國的房價雖然有利益集團力挺,但最多也只能拖延時日。向松祚指出,全世界很多國家的樓市都曾經出現過價格暴漲暴跌的格局。泡沫既然能夠形成,就一定是要破滅的。

  現在大家把黃金價格的暴跌和中國樓市的泡沫連接在一起,這主要是出於一種聯想,如果民眾或者投資者都認為中國樓市是有泡沫的話,那這個泡沫總有一天會破滅,這是肯定的。泡沫有時候不是客觀的現象而是主觀的預期,如果大家認為現在樓市已經有泡沫,可能這個預期不知道哪一天就會崩塌,大家都會紛紛拋售房産,這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政府在考慮房地産政策的時候,要高度重視這種資産價格的屬性,客觀上來講,過去這些年我們的房地産至少部分已經具備金融資産的屬性。中國樓市的資産屬性還並不強烈,在過去這些年,大家把買房子當作儲蓄方式的比例越來越高,但這個比例現在沒有超過1/3,約2/3的房子還是大家的剛性需求或改善性需求。

  為防止樓市泡沫突然破裂對我們的經濟造成不良影響,第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和住建部要把房地産的家底摸清楚,這個數字現在是一筆糊塗帳,正因為是一筆糊塗帳,所以造成老百姓盲目追風買房。現在應該促成全國房地産市場儘快聯網,明確我們現在到底有多少房子。第二個,要從各個方面抑制房地産價格進一步過快上漲,讓它能夠平緩地調節下來,而不是出現劇烈的下降。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