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公佈的外貿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外貿增幅大幅回落,並出現了8.84億美元逆差。這説明,中國經濟在外需方面的表現並不強勁,尤其是一般貿易的出口競爭力已經受到壓制,倍顯脆弱。結合近日公佈的CPI和PPI數據看,中國經濟的內需也顯示出相當的脆弱性。
目前看來,中國經濟又到了一個十分敏感的臨界點,如果不能修正貨幣政策,任由人民幣繼續升值,那我們將進一步拉近與危機的距離。
中國經濟的敏感性表現為,當貨幣稍有收縮,價格就大幅回落。除去春節因素,3月份2.1%的CPI漲幅以及環比1.1個百分點的跌幅大出經濟學家們的預料,尤其是PPI重回下降通道,同比-1.9%增長和環比0.3個百分點的跌幅。如此立竿見影式的貨幣政策快速傳導,説明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家和金融市場都處於高度敏感狀態。
這樣的敏感對中國經濟傷害巨大。因為它極易引發市場“過激反應”,而這樣的“過分敏感”勢必會被國際金融勢力大加利用,現在已經出現了種種苗頭。比如4月10日,惠譽以債務率上升等藉口降低中國貨幣債務評級,從AA-下調至A+;博鰲論壇2013年會上,有人大談下一個危機將發生在中國,等等。
這不免讓我們想起去年年中時唱空和做空中國的勢力大肆喧囂,實實在在地掀起了做空中國第一波。筆者當時就表示,這僅僅是“小試牛刀”,它們會不斷地、耐心地等待更大的機會,然後一波強似一波地攻擊中國。而且我們急吁中國政府轉變政策,不能允許中國經濟如此下去。
那時確實轉向了,但現在我們在“穩定性、連續性”的説教中,再次回到了錯誤的軌道上,而其中最為突出的依然是貨幣政策。
為什麼當美國超級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出臺後,各發達國家會被迫跟進?這其實是無奈,是為了不在這場經濟浩劫中失去優勢地位。
有人總把這一問題歸咎於貿易爭奪,這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且是次要方面,而關鍵是資本與財富的爭奪。
去年發生了中國大量本土資本外逃的現象,這其實是十分惡性的事件。因為,本土資本外逃意味著:它們帶走了30年來在中國賺得的財富。這些財富,將不再為中國提供消費,不再為中國國民創造收入。這是中國經濟迅速走向虛弱的關鍵原因。在全球經濟危機不斷深化的時候,不能緊盯物價而不管經濟。
用收緊貨幣去抑制外需拉動的經濟增長,結果必定是“用內需的虛弱平衡外需的旺盛”,這是我們2003年到2008年政策錯誤的關鍵癥結。正因如此,當金融危機使得外需驟減之時,我們才看到,原來我們的內需是如此虛弱,才不得不用4萬億投資補足。今年頭兩個月外需好了一點,我們立即緊縮貨幣,中國經濟還經得起這樣的折騰嗎?
發改委又開始大量審批項目了。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主動性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政府就批一些項目補足;然後,緊縮貨幣政策再次毀掉更多的主動性需求,再由政府投資補足。如此的迴圈還要持續到哪一天?鈕文新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