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換個角度看中外奶粉之爭

2013-03-07 09:06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産奶粉應健全數據公佈體系,提升口碑要靠性價比取勝 繪圖:吳名遂

  國內食品問題事件頻發,讓不少消費者對“國貨”信心不足,國産嬰幼兒配方奶粉近期就成為典型縮影。儘管有權威部門表態稱國産奶粉基本都符合相關品質標準,卻仍有不少媽媽放著國産奶粉不買,冒著風險奔赴香港甚至海外採購進口奶粉。為何高合格率還喚不回消費者?記者日前走訪相關監管部門和市場,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國産奶粉主要弱點在於性價比不足,同時,國産奶粉的監測數據公佈體系也有待健全。

  洋奶粉勢頭難擋,但也有“不風光”的時候

  洋奶粉的熱銷,已讓國産奶粉難望其項背。記者昨天從上海海關獲悉,僅今年1月,上海海關關區就進口乳製品6.1萬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99.2%,其中進口奶粉有3.2萬噸,同比增加了1.1倍,佔同期關區乳製品進口總量五成以上。儘管今年2月的海關數據尚未得出,但從去年至今年1月以來的趨勢看,上海海關關區乳製品進口持續呈現增速加快態勢。去年全年,上海海關關區累計進口乳製品39.9萬噸,比上年增加41.6%,增速較上年提高17.3個百分點。其中,進口奶粉17.4萬噸,增加48.2%,佔同期關區乳製品進口總量四成以上。

  不過,和風光的進口數據相比,洋奶粉的品質有時也不風光。2010年,雅培以産品可能受到甲蟲污染為由,宣佈召回在美洲一些國家銷售的嬰兒奶粉;2011年上半年,韓國每日乳業部分産品被檢測出含有福馬林;2011年12月,明治又宣佈奶粉中檢測出放射性核素銫。此前,美讚臣、雀巢等一線洋奶粉也曾曝出遭重金屬污染、碘超標等問題。質監總局近期公佈的資訊還顯示,從上海口岸進境、産地為紐西蘭的康寶牌100%牛初乳純粉因水分超標而作退貨處理;從廣州口岸進境、新加坡産的迪樂多嬰幼兒配方奶粉,因鈉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作退貨處理,這些不合格批次的進口産品沒有進入國內市場銷售。

  奇怪的是,即使問題重重,且進口奶源價格連年下行,但洋奶粉去年在中國的銷售價格卻一路走高,身價甚至一季度一漲,每次漲幅平均在一成以上。這種“想漲就漲”的“底氣”,恰恰源於其對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的掌控。據悉,目前國內八成的高端奶粉市場被外資品牌佔領,國産奶粉近年來份額相對萎縮。

  合格率説服力不夠,源於數據公佈不全面

  高合格率説服力不夠,主要原因之一是消費者對數據真實性的質疑,深究監管數據遭質疑的背後,更是消費者對一些監管部門資訊公開是否透明、全面甚至是監管程式是否科學、公正的不信任,這主要是部分監管資訊的公佈程度與一些消費者的預期長期存在出入所致。

  實際上,大多數國産奶粉還是相對安全的,三聚氰胺事件後,我國針對乳製品的各類監督抽查甚至比國外還要嚴苛。據市乳品行業協會秘書長曹明是介紹,上海對奶粉生産企業實行了食品企業中最嚴格的監管,至少有三道關卡:首先是監管部門派專員駐廠監管,在每批次奶粉出廠前對原料和成品進行檢驗,指標達60多項,合格方可放行;其次是市場流通環節,由流通所在地質監、工商等部門進行定期抽查,甚至外省市監管部門也會突然“插一腳”,不合格須由廠方召回並整改合格方能繼續産銷相關産品。此外,全國和地方的乳品協會也會不定期地開展專項調查。以上海的乳製品監管現狀而言,在滬銷售的各類奶粉産品平均被抽查的頻率不會少於20批次/年,該頻次已是一些歐美國家的數倍。

  資料顯示,上海從2011年3月起通過審核,重新向轄區內12家符合生産許可條件的乳製品或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發放了食品生産許可證,其中多美滋嬰幼兒食品有限公司、上海紐貝滋營養乳品有限公司、上海花冠營養乳品有限公司和上海晨冠乳業有限公司4家企業可生産嬰幼兒配方奶粉。記者從市乳品行業協會得知,近兩年的監管中,這些企業生産的“多美滋”、“能健樂”、“貝智康”、“聰爾壯”等奶粉合格率均達100%,晨冠乳業更是十年未發生過問題。在去年6月,這4家上海奶粉生産企業還通過了由第三方機構把關的乳製品工業誠信體系驗證,除了乳製品安全、營養參數必須達到國際標準,企業消費投訴多寡、用工是否合法合規等也被考慮在內。

  事實上,上海消費者對奶粉産品的信心正在逐步回升。去年5月上海食品藥品安全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發佈的相關調研中,有26%的市民對乳及乳製品表示不放心,而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發佈的調查報告指出,乳及乳製品已經“跌出”市民最擔心的三大食品安全問題。

  業內人士指出,要讓消費者對國産奶粉放心其實不難,只要資訊對稱就能緩解對國産奶粉的誤解,建議由媒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單位牽頭,對市場上的國産奶粉和洋奶粉進行一次抽樣比對,將各種安全、營養和價格參數“曬一曬”,到時候誰性價比更高,消費者自然會“用腳投票”。

  性價比也是關鍵因素,樹立信心要一步步來

  在某種程度上,國內奶粉遭質疑是替生鮮乳“擋了槍”。曹明是表示,去年國內乳製品企業問題事件的頻發,很難再讓消費者對乳製品放心,因此奶粉的品質問題自然也遭到懷疑。實際上,近期發生的問題主要出現在生鮮乳,而非奶粉,可消費者“投不信任票”時並不會嚴加區分。不過,隨著各種監管資訊的證明,奶粉的印象分又漸漸回升,如果消費者仍然跑到香港甚至國外採購奶粉,這其中起決定性因素的就是性價比,而非安全了。

  據悉,上海4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獲證生産企業中,除了晨冠在福建等地自有牧場,可實現內地供應部分奶粉原料外,其他3家企業的奶粉“基粉”仍依賴從紐西蘭等國進口,或直接在海外設立奶源基地。排除其他成本因素,在國産奶粉和洋奶粉成品品質不相伯仲的情況下,國産高端奶粉由於多了一道基粉採購環節,價格就貴,而有些國內奶粉企業採購的原料甚至幾經輾轉,其間數個中間商先後抬高價格抽取利潤,使國內奶粉成品價格虛高,有些時候造成了消費者“打飛的”採購洋奶粉反而更划算的市場怪圈。

  “以國産奶粉目前的産業結構,生産出的成品要從性價比上向洋奶粉叫板實屬困難。”曹明是坦言,單論以生鮮乳製成的基粉,洋基粉也要比國産基粉便宜,這是因為國外的草場環境相對更優質,奶牛品種改良得也早,因此單頭奶牛的産乳品質和效率也更高,這直接決定了國外生鮮乳性價比的優勢,進而形成了洋基粉的高性價比。相比之下,國內一些牧場僅草料都要依靠國外進口,加之日益上漲的人力成本以及進入超市等流通環節的進場成本,自産基粉很難有價格優勢。據悉,目前國際大包奶粉原料價格已降至約2.6萬元/噸,而我國黑龍江等地自産的奶粉原料價格卻在每噸3萬元左右。

  針對洋奶粉的“攻勢”,近年上海出於保護本地乳品産業發展的考慮,已將本地年産的30多萬噸生鮮乳全部用於供應市場,而非用作奶粉基粉。相比之下,嬰幼兒配方奶粉並非上海乳品産業重點,據估算年産量僅在數萬噸左右。

  其實,經過幾年行業整頓,目前國內也不乏具備國際水準生産水準、管理模式與經營理念的乳品專業生産企業,但國內乳企失信容易重塑難,消費者對國産奶粉的信心恢復尚需時日。我國必須先完善國內乳製品品質安全控制檢測體系、品質標準以及監管制度,建立完備的奶粉原料儲備與供應體系,提高國産乳製品性價比,還消費者一個可靠的國産奶粉産銷環境。本報記者 陳璽撼 楊群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