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城鎮化是最大的發展紅利與增長引擎

2013-02-20 09:2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圍繞提高城鎮化品質,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群要科學佈局。要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

  城鎮化已經成為今年政府工作的熱點。記者針對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眾多熱點問題採訪了長期從事城鎮化研究的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教授。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關於城鎮化的話題再次引起多方關注,這無疑也將成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您如何解讀?

  辜勝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

  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經預言:影響當今世界的兩件大事一是中國的城鎮化,二是是美國的高科技。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中國最需要的資源是市場需求。應對嚴重的産能過剩必須把擴大內需作為頭號戰略選擇。如果説工業化在某種意義上主要是創造供給,那麼城鎮化則主要是創造需求。有研究表明,城鎮化每提高1%,可替代出口10萬億元。推進城鎮化建設,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內需拉動的經濟轉型,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城鎮化建設對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城鎮化有利於引發消費需求,增加居民對基礎設施、住宅、耐用消耗品、汽車等的消費。據測算,按照現有城鎮化速度,未來5年消費需求規模將從2011年的16萬元億提升到2016年的30萬億元左右。其次,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也是帶動投資增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高速發展的城鎮化使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這對基礎設施、房地産等行業的投資和建設提出了相應要求。研究顯示,未來10年新增城鎮人口將達到4億左右,以每人平均10萬元的固定資産投資標準計算,能夠增加4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

  記者: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存在“半城鎮化”的特點,城鎮化新政也提出要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轉移人口的市民化任重而道遠,您如何解讀?

  辜勝阻:我國城鎮化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改革開放以來,在創造經濟增長“中國奇跡”的同時,我國的城鎮化速度明顯加快,“九五”、“十五”、“十一五”這三個時期的年均城鎮化率分別達到了1.43%、1.35%和1.39%,但從世界範圍內看,中國的城鎮化水準仍然較為滯後。城鎮化率剛剛接近世界的平均水準(52%),和高收入國家(80%)的城鎮化水準相差甚遠。

  雖然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52%,但是城鎮戶籍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卻只有約35%-38%。2億人生活在城鎮卻沒有城鎮戶口,也無法享有城鎮居民待遇。很多農民工出現“就業在城市,戶籍在農村;勞力在城市,家屬在農村;收入在城市,積累在農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農村”的“半城鎮化”的現象,農民工實現了地域轉移和職業轉換,卻沒有實現身份的轉變。大規模農民工週期性“鐘擺式”和“候鳥型”流動,造成了巨大的社會代價。為此,有序推進農民工的市民化成為今後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

  當前推進城鎮轉移人口市民化需要注意三個特點:一是轉移人口量大面廣有長期性。二是市民化成本很高。市民化是一項高成本的改革,農民工要穿上市民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這“五件衣服”,需要大量公共投入。三是難點在於穩定的就業機會。

  記者:中國的城鎮化發展如何因勢利導、趨利避害,避免哪些誤區?需如何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辜勝阻:推進城鎮化要避免五個誤區:一要防有城無市的過度城鎮化,城鎮化缺乏産業支撐,避免使新市民變遊民、新城變空城的“拉美化陷阱”。城鎮化要重點解決的是“人往哪兒去”的問題。現在有人主張把大城市做得特別大,北京這樣的2000萬人的大城還要做到5000萬人。這種思路不可取。我認為城鎮化不是做大,而是應把小城市做多,把城市群做多。二要防有速度無品質的城鎮化,避免地方一哄而起搞大躍進,一味追求城鎮化的高速度和規模擴張,陷入速度至上陷阱。三要防城鎮化的“房地産化”,過度依賴土地財政,避免過高地價推高房價、陷賣地財政陷阱。四要防地方政府以地生財,消滅村莊,大量農民“被上樓”,陷掠奪式發展陷阱。五要防特大都市“大城市病”,避免重物的城鎮化而輕人的城鎮化,陷高樓林立而居民幸福感下降、環境惡化、特大城市人口過度膨脹、資源粗放開發陷阱。

  如何推進城鎮化可持續健康發展非常關鍵。我認為應該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是依託大城市發展城市群,採取組團式的城市結構,實現城市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發展城市群推進城市化要科學規劃城市群規模和佈局,加強城市群內交通、通訊和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發展“智慧城市”推動內涵型城市化發展。要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市發展全過程。二是大力發展中小城市,特別是做大縣城,發展縣城經濟,以外延的據點式發展為特徵,建設有吸引力的中小城鎮,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重點依託縣城發展縣域城市,引導流動人口向中小城市分流。改變城市體系“頭重腳輕”態勢,減緩特大城市人口膨脹壓力和四面“霾”伏這類“大城市病”。三要創造更多穩定的就業,沒有産業基礎的城鎮化只是唱“空城計”。“拉美陷阱”的教訓告訴我們,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産業和就業支撐,新市民在城市必須要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記者:像您所説,城鎮化並非簡單的“造城”運動,要讓農民進城後能夠真正地自食其力,激發民間資本的創富活力,解決新市民安居和創業“錢從哪來”的問題至關重要,對此您有什麼政策建議?

  辜勝阻:新城鎮化是一項高成本的系統工程,不論農民工是進城置業或是返鄉自主創業,還是解決新城鎮化過程中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公共服務支出,均需要大量資金支援。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至關重要。

  一方面是要推進金融改革特別是農地金融的改革,以土地使用權為抵押進行融資貸款,使農民“沉睡的土地”變成其創業、置業的資本,利用好土地資本化紅利,盤活土地的同時,為進城從事二、三産業的農民提供創業資金。另一方面,要發展以小貸公司和村鎮銀行為主的草根金融,開發適合城鎮化建設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支援農民工的草根創業和草根經濟。

  記者:推動城鎮化和農民工市民化必須涉及到多項改革,您覺得應該如何將城鎮化與改革結合起來?難點在哪?又該如何解決?

  辜勝阻: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我們要通過農民市民化,實現農民的市民夢、創業夢、住房夢,讓農村轉移人口進得來、住得下、留得住、融得進、可創業、能就業,成為城鎮建設者和發展成果分享者,成為城鎮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推動城鎮化和農民工市民化涉及到土地制度改革、戶籍改革、財政金融改革、公共服務改革等等,但是最難的是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一要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改變土地城鎮化大大快於人口城鎮化的局面,在城鎮化過程中要集約用地,降低地耗,要在保護農民土地財産權的前提下,推動土地的自願流轉,使人口向城鎮集中過程中,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産業向城鎮工業區集聚。二要推動戶籍制度改革。三要推動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四要推動公共服務體制改革。五要改革縣市管理體制。擴權強縣,做大縣城。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