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聚焦網際網路支付市場爭奪:一場無硝煙的大戰

2016年03月02日 11:05: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南京市民體驗移動支付業務。安東 攝/中新社

  繼Apple Pay之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五家銀行2月25日聯合宣佈,對個人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的轉賬、匯款業務,無論跨行還是異地都免收手續費。並承諾,對5000元以下的境內人民幣網上銀行轉賬匯款免收手續費。

  在國內,圍繞移動支付這塊大“蛋糕”,爭搶大戰已在不斷上演。因此,五大傳統銀行聯合發佈消息後,關於支付方式的討論再次成為話題。

  不少人認為,此舉明顯在針對支付寶、微信搶奪市場,免費轉賬會讓很多人傾向於網銀支付。但有專家指出,支付寶、微信已經佔領了移動支付市場將近九成的份額,傳統銀行的免費轉賬業務想“挑戰”並不容易,包括被認為掌握有高端客戶的Apple Pay。

  當支付遇到網際網路

  想像一下穿越回古代,身上係著錢袋,懷裏揣著銀票,嫌錢重?嫌兌換麻煩?那咱們穿越回到現代,一部手機在手,竟能行萬里路。

  這就是支付遇上網際網路以後的重大變革,這場變革細算起來,始於上世紀80年代,自那時起,以取代現金與紙票據為目的的多種電子化支付手段已萌芽。

  2000年以後,受益於電子商務的飛躍發展,以PayPal為代表的虛擬賬戶機制獲得了空前的機會,隨後,各國電子商務巨頭開始開發自己的支付手段。

  2003年,阿里巴巴在國內開辦淘寶網進軍電子商務行業,為了解決買賣雙方的信用問題,淘寶網推出了帶有虛擬賬戶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虛擬賬戶的出現,使支付機構從支付通道升級,擁有了賬戶體系,改變了支付行業的生態格局,並使支付機構直接觸及到客戶資金。為此,2010年,央行頒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開始對非金融支付機構施行監管,並採用牌照制。

  時至今日,網際網路支付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銀行巨頭的網上業務,而是具備網銀、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等多種表現形式的金融體系。

  近年來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吃喝玩樂,大家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移動支付,目前用戶使用一般集中在網購、打車、餐廳、超市、便利店等場景。賣紅薯的大爺支援微信支付的圖片刷爆了朋友圈,但這僅是第三方支付火爆的一個縮影。支付寶買單、微信錢包充話費、打車、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的理財産品,這些都已經成為尋常事物。

  在此背景下,銀行的免費大戰早已打響。截至去年年底,除五大國有銀行外,中信銀行、江蘇銀行、平安銀行等大多數銀行都取消了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的跨行、異地轉賬手續費。更有部分城商行宣佈,包括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在內,自助轉賬機、ATM等所有電子渠道均享受跨行、異地轉賬免費政策。

  而此次五大行加入“網銀轉賬免費陣營”,不少業內人士也早有預期。銀率網分析師表示,銀行基本業務服務費的減免是大勢所趨,多個因素令銀行爭打免費牌。一方面來自於新興網際網路金融業的競爭,另一方面國家逐漸改革一些銀行收費項目,越來越多的免費服務和新産品讓銀行服務更具市場競爭力。

  巨頭們都在爭什麼?

  2013年8月5日,微信錢包正式面世,同支付寶開打爭奪戰。這之後,兩大支付巨頭不斷燒錢圈地,花費大量資金以培養國內消費者的移動支付習慣。

  2013年12月,支付寶和微信在打車市場推廣移動支付功能,在漫天“補貼”大戰中,半年多時間,兩大巨頭合計燒錢24億元,令消費者嘆為觀止。

  而在2014年春節期間,支付寶和微信又開打紅包大戰。當年除夕夜,支付寶送出一億元現金紅包,微信則與春晚合作,當晚億萬觀眾都在“搖一搖”中歡度。

  2月18日,歷經曲折的Apple Pay終於登陸中國大陸。2月26日,團購巨頭美團悄悄上線美團支付功能。對此,有網友調侃:“感覺自己的卡都不夠綁定了。”

  從支付寶、微信支付、百度錢包等巨頭不斷卡位線上、線下支付場景可以看出,支付不再只是工具,爭奪戰的參戰各方早已把它上升到入口級戰略位置。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報告顯示,2015年手機網上支付增長尤為迅速,截至2015年12月,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到3.58億,增長率為64.5%,網民使用手機網上支付的比例由2014年底的39.0%提升至57.7%。

  業內人士指出,龐大的線下消費市場是巨大的金礦,消費額是以萬億來計算的。網際網路支付爭奪的關鍵是“消費場景”。參戰各方利用第三方支付或者移動支付的入口不斷增加客戶黏性,提升自身平臺流量的變現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各類合作,將各方的商業價值最大化。

  2月29日下午,微博認證用戶熊萬里發表微博,向央行等監管部門實名舉報美團,稱其在沒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況下,卻從事第三方支付結算業務,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甚至涉嫌構成非法經營罪。

  在巨頭的爭搶下,支付牌照這一稀缺資源在交易中也賣出了高價。小米公司最近6億元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捷付睿通,雖然不是一筆小數目,但據前述業內資深人士透露,目前市場上一塊支付凈牌照成本價格為2億~3億元。加之技術、渠道等資産,“6億元也算得上合理價格”。

  傳統銀行網上體驗有待改善

  儘管申請支付牌照難度大,購買現成支付牌照價格偏高,但持有支付牌照的企業數量卻在逐年增多,規模也不斷擴大。

  網際網路支付領域,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移動支付,競爭愈演愈烈,尤其是“支付寶們”的崛起,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一定挑戰。

  民生銀行網路金融部市場行銷中心副總經理劉偉對媒體表示,此前由於銀行業利差收入充裕,而當時支付業務規模偏小,銀行對於投入多、賺錢慢的支付業務並不熱衷。也給了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充足的發展時間和空間。但隨著銀行業利差縮窄和網路支付的高速發展,銀行業不免有些遺憾。

  事實上,央行從2014年7月發出19張牌照之後,至今還未發放任何牌照。而嚴格支付機構市場準入,鼓勵現有機構兼併重組、持續發展健全市場退出機制,研究實施支付機構分類、分級監管,已經寫入央行2月底下發的2015年支付結算工作要點的通知中。

  移動支付依附於手機等移動設備,是通過無線通信技術轉移貨幣價值以清償債務債權關係的一種支付方式,背後隱藏著諸多安全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五大行將於4月1日前完成對存量賬戶的Ⅰ、Ⅱ、Ⅲ類賬戶區分標識,似乎正是著眼于解決網路支付的安全問題。

  “Ⅰ類賬戶、Ⅱ類賬戶、Ⅲ類賬戶相當於將個人‘金庫’和‘錢包’分開。”建行一家分行的個人理財顧問介紹説,此次對銀行賬戶進行分類,兼顧了銀行賬戶安全和便捷的兩重屬性。其中Ⅱ類賬戶單日限額為10000元,Ⅲ類賬戶因為限額1000元,可辦理小額支付,相比現在通過銀行賬戶進行支付的方式更便捷,資金風險也大大降低,“避免用戶把所有的資金狀況都暴露給支付方及交易對手”。

  儘管改革驅動明顯,但不少專家和網友對於五大行並不看好,主要是認為相對於支付寶微信的掃一掃,傳統銀行的網銀顯得太過繁瑣。

  “移動支付的最大特點就是方便快捷,銀行觸電‘網際網路+’,就要真正從改善用戶體驗出發。”有專家指出,比較支付寶和微信,目前傳統銀行的手機網銀頁面簡陋、功能表雜亂,操作很不便捷,用戶使用體驗很差。因此,就算是推出再多的優惠政策,也會因為其繁瑣不便的操作方式流失更多的用戶,所以説這次銀行能否通過免費策略與支付寶等爭奪移動支付市場,還有待觀察。(記者 徐 瀟)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