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調增部分地區2015年光伏電站建設規模的通知》,決定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530萬千瓦,並要求各項目原則上應在今年內開工建設,于明年6月30日前建成並網發電。“這對於整個光伏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這將再次提振光伏行業的發展信心。”暉保智慧總經理徐天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徐天就此分析,對光伏生産企業而言,這預示著今年第四季度將出現一輪新的訂單潮; 其次,這意味著項目的立項、建設以及收益期的提前,原本今年沒有機會立項的項目很可能將獲得審批並投入開發建設;最後,上調裝機規模或許將引發新一輪的光伏項目投資熱潮。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這一熱潮的襲來表示了擔憂,認為在全新的機遇面前,光伏行業反倒更應對電站項目投資持審慎的態度。
徐天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表示,“受到政策的推動,行業步入高速發展階段。在此形勢下,前沿科技管理手段的引入和充分的前瞻性是決定行業發展增速的重要前提。同時,對項目品質的管控、資産價值和項目盈利水準的正確評估將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風向。
為迎合這一趨勢,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相中了“網際網路+”。而能源網際網路也正以驚人的速度滲入光伏發電産業。當前,多家光伏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與能源網際網路快速融合,大數據則成為了現階段企業佈局能源網際網路的先決條件之一。
事實上,不用等到未來,大數據正在為光伏行業的發展貢獻著力量。
但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支撐,目前我國的金融體制、銀行體系與融資模式等方面卻與國外金融市場都存在一定差距,我國金融機構對於光伏電站項目認知度也有待提高。與歐美等國的光伏項目相比,中國的光伏項目融資利率一般要高出2倍-4倍。
徐天介紹,光伏項目建設投入期較短,但收益期較長,這意味著投資者與金融機構需對這一長達20餘年全壽命週期的資産收益具有一定的把握力,或者説對數十年資産風險的控制力。因此,電站資産風險評估可有效解決光伏項目融資難題,並成為光伏行業對接金融資本的重要橋梁。
在這一方面,暉保智慧推出了包括電站資産評估産品在內的能源互聯平臺。目前,招商銀行等眾多金融機構已成為該平臺的忠實擁躉,並以此作為貸前評價和貸後監管的必要一環;與此同時,該平臺還可為電站不同項目週期中的債權、股權交易提供第三方評估評價服務,從而提高項目合作的客觀性和決策週期。
業界認為,未來,或許光伏大數據平臺將如同阿里巴巴平臺一樣,光伏項目建設方、投資方、運維方等均可在大數據平臺上查詢到公開且有效的電站數據,並以此作為融資的重要依據。(記者 于 南)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