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滴滴打車兩年"燒"15億背後:構建網際網路出行平臺

2014-10-14 09:09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年時間花掉15億元,可以説我們是最燒錢的網際網路初創公司。”10月11日,滴滴打車CEO程維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毫不諱言地指出這一行業巨大的資本投入。

  種種跡象表明,儘管打車軟體補貼大戰已經偃旗息鼓,但這場資本和行業的博弈還遠沒結束,且已從單一的打車服務轉向出行平臺的新戰場。日前,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兩大打車軟體都已推出了專車服務,向網際網路出行平臺轉型。

  “未來5~10年投入多少很難準確講,但是我們會持續投入建立這個平臺,如果不覺得出行平臺是足夠有價值的一塊市場,我們和投資人也不敢做這樣一個投入。”程維表明瞭滴滴打車的轉型決心。

  據悉,滴滴專車整合了國內一百多家汽車租賃公司,部分是和租賃公司簽訂勞務合同的代駕司機,還有一部分由滴滴專車自行招募。這種形式,讓打車軟體與普通計程車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易到用車、1號專車等商務用車平臺也都採取類似模式開展業務。

  業內人士認為,初期單一的補貼打車模式顯然不是這些公司經營的長久之計。在積累了海量用戶和大數據之後,這些公司必然會向更具想像空間的市場去發展,交通出行是一個亟須改善的行業。“雖然現在這些服務看起來不能很快落地,但用網際網路思維重塑傳統交通行業是必然趨勢。”

  圍繞“行”推更多服務/

  短短兩年時間,國內打車軟體已經歷了巨變。早期的打車軟體,其核心是融資和搶佔用戶,最終這一階段的競爭以阿里巴巴入股快的打車,騰訊投資滴滴打車劃上句號。混戰的行業格局最終變成兩大門派之爭。今年5月,在雙方補貼大戰的膠著狀態下,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同時宣佈停止對乘客的現金補貼。

  從産品本身來看,打車軟體已經過了賺眼球效應的初級階段。競爭也轉向了服務和生態領域。

  日前,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都推出了專車服務,打車軟體的定位也變成了出行方案提供商和移動出行平臺。

  在回顧兩年的創業之路,程維並不後悔當初在補貼上的鉅額投入。他解釋道,在用戶看到滴滴通過大量補貼做推廣之前,我們在全國二三十個城市,已經初具規模地教會了十幾萬個司機近千萬個用戶使用,都並不是靠錢。“補貼確實帶來了巨大的用戶量,但之前對司機的教育環節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主要是提高了傳統出行的效率,解決資訊不對稱。”

  滴滴打車産品總監羅文也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補貼之前的推廣工作十分困難。“我們必須從進站口開始到乘客上車的5分鐘內給司機講清楚這是一款什麼樣的軟體,快速幫他在手機上安裝好,同時給他一個傳單,告訴他之後可以這樣去接單。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不過,經歷了種種困難獲取用戶後,這種單一的打車服務遠遠不能帶來盈利,且投入如同無底洞。在這一背景下,滴滴和快的都不得不向增值和高端服務要利潤。

  日前,快的先於滴滴打車推出了商務租車服務 “一號專車”。同時,其在生態圈內也在不斷擴張,該公司與國航首次開啟合作,這也是繼支付寶、高德地圖、百度地圖、攜程等生活服務類應用之後的再次擴展。

  後續滴滴推出的專車服務,更多是提供增值服務。據程維透露,用戶在通過滴滴專車下單以後,滴滴會向租賃公司和司機約定一定比例分成。“在滴滴上面每天都有30%的用戶是打不到車的。比如在景區門口,公共交通既不方便,又沒有計程車,這種情況下專車服務就有很大需求,差異化服務也是市場的客觀規律。”

  在多名業內人士看來,未來的打車軟體還會圍繞城市出行推出更多服務,如代駕、試駕、購車服務等各種衍生項目。

  實現盈利仍無時間表/

  事實上,與其説是生態平臺競爭,不如説在持續輸血以後,打車軟體公司尋求活下去的更多能力。

  程維坦言,兩年多的運營以來,公司必須要考慮盈利模式。“專車部分單筆收入肯定比打車業務的收入多。但三五年內我們沒有盈利的打算,也不準備上市。”

  同時,快的旗下“一號專車”也是主打商務租車,通過收取服務費來獲得收入。但是,這兩項剛剛起步的業務目前還處於培養用戶階段。

  滴滴商務部門負責人李海茹告訴記者,在補貼大戰後,滴滴已經有一系列的商業化探索路徑,如廣告、積分商城、O2O合作等。

  不過,何時實現盈利,對這兩家初創公司來説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資深O2O觀察人士黃淵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打車軟體向出行平臺轉型是比較自然的過渡,比起當初整合計程車公司來説,線下的汽車租賃公司整合起來會更加順利。目前快的和滴滴打車在租車領域的補貼並未減少。

  但他也認為,大範圍的補貼燒錢現象不會再次出現,而是會提供更多資源。“從垂直到平臺,從PC時代過渡到移動時代,各大垂直領域都會有市場集中的過程。目前一些國外租車公司也進入中國,打車軟體的首要目標應該是搶佔市場,至少一兩年都不會有盈利。”

  程維對此表示,“衣食住”已被網際網路融合、滲透和改變,唯有“行”還沒有與網際網路緊密結合。移動網際網路客觀上為“行”與網際網路的結合提供了土壤,在培養了用戶習慣之後,不會再有大額補貼出現,而是更專注差異化服務。

  全球諮詢公司Frost&Sullivan預計,北美地區汽車共用市場到2016年將達到33億美元。而中國市場的商務用車規模更大,業內人的預測數據是4000億元。

  除了易到用車、滴滴打車、快的打車之外,剛剛獲得千萬元融資的AA租車,以及來自美國舊金山的打車軟體Uber,均開始在這一領域展開角逐。

  業界人士擔憂,如何整合線下租賃公司,並進行透明管理對這些出行平臺來説將是一個不小的考驗。與58同城、趕集網類似,在整合線下資源的過程中,會出現諸多良莠不齊的現象。

  對此,程維解釋稱,接入打車系統的全部是正規租賃公司的車輛,也有正規的手續,全國合作的公司已經有100多家。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