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市前夕,美國科技股普跌,並不意外,這是資本市場熱錢抽身、準備在阿里身上大賺一筆的徵兆。
投資行為逐利為第一出發點,阿里也肯定會是一支績優股,這番風向的誕生固然無可厚非。但是,財經社區雪球的一個調查又顯示,有近6成的受訪投資者表示不會投資阿里,最主要的顧慮包括“估值過高致股票單價有些貴”,以及相當多的對馬雲的個人意見。
另一方面,中國互聯網的三大巨頭“BAT”並未出現勢力范圍的顯著波動。隨著騰訊與阿里在今年上半年的激烈並購競爭逐漸收尾,雙方都意識到自己無法快速擊敗面前的對手,在策略上,韜光養晦取代了寸土必爭,進入冷戰模式的威懾時期。而百度,則在其每年最重要的技術創新大會“百度世界”上推出了“直達號”,同時向南方的阿里和騰訊宣戰——從消費和交易環節的滲透來看,可能更加偏向于將目標對準阿里——而大摩、中金等投行也都發出市場信號,相繼調高百度的目標股價。
微妙猜測之一是,繼騰訊之後,百度和阿里之間也“必有一戰”。
這種猜測的背景,建立于參照Google和亞馬遜的矛盾升級。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山景城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和西雅圖的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正頻繁涉足對方的“領地”,“兩邊都在拓展自身業務,從智能手機到流媒體視頻和雲計算,尤其是數字廣告和電子商務”。甚至有傳言稱,Google計劃以850億巨資收購另一電商平臺eBay約莫四成的股份,用以全面遏制亞馬遜的發展。
其中的邏輯非常容易理解,搜索引擎本是流量入口,屬于電子商務的上遊地位,但是後者又注定想要擺脫這種路徑依賴,試圖建設一個“內循環”的用戶生態,這讓二者的關係從緊密到尷尬,最終徹底破裂。
這種基因里天然存在的矛盾同樣也遊走于百度和阿里之間。事實上,早在沸沸揚揚的“AT大戰”之前六年,百度與阿里就已經交過一次手:2008年,百度上線網購平臺百度有阿,攻向阿里腹地,而阿里亦屏蔽百度對于淘寶的抓取,主推自家的搜索產品阿里雲搜索。最後的結果是,它們都沒能從對方那里佔到便宜,百度有阿幾經轉折無疾而終,阿里雲搜索更是數度折騰後宣告失敗。
如果說這次交手讓百度和阿里各自都學到了點什麼的話,那一定是“不要輕易進入別人擅長的領域”。後來,“互聯網基因論”開始盛行,更是為此歸納了萬能的公式。
但是,百度與阿里並無冰釋的理由,而且由于企業規模和業績增長始終旗鼓相當,時間拖得越久,它們在“誰是用戶解決需求的首選”這一問題上,就越緊張。既然正面進攻遭受兩敗俱傷的可能性過大,百度和阿里便雙雙選擇了“側翼騷擾”的戰略。
所謂的“側翼騷擾”,指的是從內部立項或是收購一個非核心資產,以保守運營的方式,從邊緣敲擊對手,如果意外成了,自是飛來橫福,但若僵持不下,也不會對自己造成致命損失。百度的“側翼騷擾”項目,是團購平臺百度糯米,它為百度提供了在O2O布局的基礎,也威脅著阿里堅持主導的網絡實物消費領域。而阿里對百度的“側翼騷擾”,則是一淘網,這個搜索引擎相對它已經犧牲的前輩(阿里雲搜索)更為謹慎,沒有再次進入通用搜索市場,而是“潤物細無聲”地聚焦于商品導購這一細分搜索市場,寄心慢慢培養用戶習慣。
然而,同為騷擾目的,百度的優勢卻比阿里略大——畢竟它掌握流量閥門,擁有“分蛋糕”的權力,這使百度在尋求合作夥伴組建聯盟時,其選擇余地和“性價比”很高,但是阿里沒有可以拿出來共享的東西,需要自掏腰包的時候太多,而且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阿里也容易腹背受敵,比如一淘就曾遭到京東、當當等電商企業的抵制,它們本應與阿里站在同一陣營——爭取流量入口的支配權——卻因與阿里的矛盾別高于與百度的矛盾級別,打破了阿里合縱連橫的理想。
這便呈現出一個根本的競爭差異:搜索引擎並不真的需要自造一個電商平臺才能實現目標,它只需要遏制電商對手的發展並保持自身流量上遊的地位就可以了,這樣它便永遠都有“扶持電商老二、威脅電商老大”的機動性,但是電商平臺若想不受制于搜索引擎,就必須打造獨立的搜索生態,而這個排外——或者說外面不會進來、拒絕讓巨頭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的搜索生態,又在信息量方面存在著明顯的短板。
不過,阿里的長處在于布局,它的觸手伸得極深,就像艾森豪威爾當年力主開辟“歐洲第二戰場”、通過大量的地面戰爭逼迫軸心國收縮軍隊防線一樣,阿里在百度和騰訊都沒有動機介入的地方,埋了許多隱形的釘子,這不見得立竿見影奏效,卻適合“騰籠換鳥”,帶來產業整合的機遇。
進入移動互聯網場景,百度和阿里的纏鬥也將繼續下去。一方面,傳統行業“大躍進”帶來的是十倍乃至百倍的產值噴涌,總體而言,百度、阿里包括騰訊都不太可能出現輸家。巨頭們在意的,無非是“多和少”的劃分問題;另一方面,隨著阿里上市,它與百度在資本層面的較量也會趨于明朗,在大戰爆發之前,會有很長一段屏氣凝神的寧靜時光。
前日,CNN在其財經頻道刊登了一篇“唱唱反調”風格的文章,它認為百度的股票比起阿里有著更少的變數和風險。這種考慮,似乎是基于阿里在上市前就過度開發市場溢價的背景,1700億美元的預設市值,繼續上漲的空間可能有限。而百度從2005年的40億美元市值,逐步加碼到今天的近800億美元市值,其曲線的平穩攀升,讓投資回報率看上去十分穩健。
巴菲特有一句話相當出名:“要透過窗戶向前看,不能看後視鏡”,長遠來看,移動端的貨幣化能力將決定百度與阿里之間的戰爭天平會朝哪邊傾斜,而投資者也必須認清這一點。
本報北京9月18日訊 記者常艷軍報道:由中國信托業協會組織編制的《中國信托業2013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今日正式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68家信托公司,從業人員14301人,為近百萬客戶提供服務,全行業上繳國家各項稅款208.61億元,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報告顯示,信托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堅持服務實體經濟。2013年,信托業管理的信托資產總量中,有近80%投入到實體經濟領域;不斷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其中支持傳統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產業及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投入達10859億元,支持相關企業7436家。
同時,信托業依托靈活性制度優勢,集合社會閒置資金,投向保障性住房、“三農”、教育、醫療等社會發展薄弱環節,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在民生改善方面有所作為。2013年,信托業為保障性住房項目提供資金821.97億元,投入226.35億元資金支持教育事業發展,在衛生醫療以及社會保障等領域投入資金340.44億元,管理的企業年金信托規模為63.84億元。
報告顯示,2013年信托業為受益人創造了7.04%的平均年化綜合收益率,信托業平均年化綜合信托報酬率為0.71%,約為受益人收益總額的10%。
信托業還積極探索公益信托,推進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2013年信托業共開展公益信托及類公益信托項目39個,涉及總金額達129.17億元;信托業社會公益捐贈總額1.21億元。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