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關鍵的是,網路上採集的採信數據,採信者是根據自然人和法人在網路上留下的足跡主動採集的。採集者佔據主動地位。而線下採集的數據是落地人工統計的,相對網路上的數據往往是稍微被動的。
當然,網路上通過大數據採集信用狀況的時效性也是線下望塵莫及的。網路上大數據系統採集數據十分鐘甚至幾分鐘就可以得出真實客觀的數據結論結果,而線下統計、上報、分析等繁雜程式使得時效性大大降低了。
筆者認為,潘功勝隔空喊話騰訊、阿裏等加入到徵信市場相當有必要,而且是非常迫切、非常緊迫的。否則,中國徵信系統一旦建成就已經落伍了。同時,明確中國徵信體系建設將以市場化的徵信機構為主導,這個思路是非常對頭的。在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大部分以社會徵信機構為主。如美國共有各類徵信機構200多家,歐洲有40多家,日韓有30多家。這樣才能使得所有徵信結果更加客觀和全面,而且令徵信機構更加多元化,有利於公平競爭,防止一家獨大壟斷徵信市場。這給中國徵信體系建設的一個提醒是,防止出現一家獨大壟斷徵信市場,防止官方在徵信市場上的話語權過大。
明確中國徵信體系建設將以市場化的徵信機構為主導是正確明智的選擇。這就要求央行不僅僅是喊話BAT加入到目前以央行為主的徵信系統之中,而且要允許BAT三大龍頭網際網路企業自行成立徵信機構,自行開展徵信業務。
以筆者看來,百度、阿裏和騰訊應抓住徵信市場開放這個良機,儘快與央行溝通,及早開始籌備建立以自己的大數據為平臺的徵信機構,公司化運作。一方面把網路上積累的信用大數據充分發揮利用起來,促進整個中國的信用體系建設;另一方面中國徵信信用體系建設這塊商業利益蛋糕非常之大,誰抓住機遇,誰將抓住一個成長性很高的行業,並有機會獲益獲利不菲。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