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運營商削減補貼蘋果瘋狂開店 三星“如臨大敵”

2014-08-04 14:20 來源:資訊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運營商削減補貼蘋果瘋狂開店 三星“如臨大敵”

  在廣州原宏城廣場位置,一座新的綜合體正在施工建設,蘋果廣州首家直營店將設在這裡。  資訊時報記者 潘敬文 攝

運營商削減補貼蘋果瘋狂開店 三星“如臨大敵”

  位於北京三里屯的蘋果直營店。  (資料圖片)

  8月2日,無錫首家蘋果直營店開業,這是蘋果在中國內地第12家直營店。這距離7月26日重慶蘋果蘋果直營店開業僅1個星期。根據蘋果公司計劃,這種直營店到2016年將增加到30家,這意味著接下來2年蘋果要“瘋狂”開店。不過蘋果直營店激增多少帶著苦澀,因為這源於國內運營商對蘋果iPhone補貼的下滑。業內分析認為,蘋果國內直營店激增是一把雙刃劍,既會對競爭對手造成威脅,但同時也註定會對蘋果加盟店的生意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內地直營店要達30個

  在重慶的蘋果直營店只是蘋果加速線下渠道的一個縮影。目前,蘋果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擁有四家直營店,成都、深圳、重慶、無錫分別有一家。在長期被蘋果忽視的廣州,直營店也正在日夜趕工。在廣州商業旺地天河城旁邊,原宏城廣場舊址,一個龐大的建築正日以繼夜地建設,這裡的一部分將建成類似IFC規模的蘋果店。

  從蘋果中國第一家直營店北京開業迄今6年時間,蘋果在中國內地開店僅12。而根據蘋果計劃,在中國內地,到2016年,蘋果公司將擁有30個直營店。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個國內省會級城市,都可能有一個直營店。這還不包括已經擁有3家直營店的香港特區。

  “如果丟失了中國市場的增長,蘋果就等於丟了整個世界市場的增長。”一位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實際上蘋果公司為迎合中國市場,將在九月推出螢幕尺寸更大的iPhone,蘋果店大擴張顯然是蘋果公司拼搶中國市場的又一重要手段。

  蘋果財報顯示,本財年第三季度,其獲得370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6%)和77億美元凈利潤(增長12%)。iPhone手機的銷售增長了9%。跟前兩個季度一樣,蘋果第三季度的增長中一大半來自中國。此外根據蘋果公司第三季度報告,全球直營店收入為41億美元。

  對手:三星謀求應對

  “這對我們確實是一個挑戰,而且這個挑戰真的是咫尺可見。”在天河城廣場,一位三星公司負責人望著未來的蘋果店方向,對資訊時報記者表示:“三星高層正在積極採取措施,但就我們這個層面,還沒有具體的應對策略。”據了解,三星公司華南地區的總部就在宏城廣場蘋果直營店的旁邊。

  根據三星財報,其第二季度凈利潤僅為60億美元,未達市場預期。移動(手機、平板等)業務為三星貢獻了過半的營業利潤,但該部門當季營業利潤下滑30%,是自2012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差業績。蘋果忽然在國內加快開店步伐,更讓三星如芒在背,畢竟與國産廠商相比,蘋果iPhone對三星的頂級旗艦機型更具備殺傷力。據三星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三星的渠道幾乎遍佈線上、線下所有渠道,旗艦店也有不少,但到底要不要修築一個跟蘋果店一般富麗堂皇的旗艦店去對抗,三星內部還沒有統一定論。

  同盟店:生意將大受影響

  當然,受影響的不僅是三星,還有蘋果的加盟店。“直營店建起來後,估計這家店要關門大吉。”在天河體育中心旁邊一家電腦商場的蘋果加盟店,店員向記者表示,天河北一帶的蘋果加盟店生意估計全都將大受影響。“到時廣州的果粉要麼購買便宜的水貨,要麼直接去直營店,為什麼要光顧不那麼酷的加盟店呢?”該店員向記者表示,日後蘋果加盟店基本上只能到二三線城市才有市場。

  分析

  運營商削減補貼是主因

  蘋果在內地大規模開店的背後,也透露著這家跨國巨頭的無奈。目前國內運營商大規模削減合約機補貼大局已定,蘋果公司鐵板釘釘地成為了最大受害者。為了維持中國市場的高利潤,大規模開店是必由之路。高利潤的零售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運營商削減補貼進行對衝。截至今年三月底,蘋果已經擁有423家門店,根據統計,蘋果店每平方米每年賺取 4.9萬美元,比其他任何美國零售商都要多。

  此前,由於享有運營商鉅額補貼,蘋果直營店擴張非常遲緩。蘋果CEO庫克曾經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表示,蘋果在中國的零售店很快擴張到25家。但從目前的進展來看,蘋果開設零售店的速度不達預期。(記者 潘敬文)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