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地銷售170號碼,前景並不樂觀
趨勢已經很明確,若要做單純的流量分銷,虛擬運營商只是一個批發商,鐵定賺不到錢,用一張虛擬運營商的牌照,做一樁賠本生意,有意義嗎?
靠差價賺錢?給5折價也沒用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基礎運營商給他們的批發價是6至7折,據媒體報道,短信為7分錢一條,流量的價格是每GB120元。
名義是6至7折,但據分享通信執行總裁康志斌表示,這個折扣是在集團價格上算的,是目錄價,即基礎運營商實際銷售時,根本不以這個價賣。
如此剝去一層,再加上各省市營業廳大搞促銷,到消費者手裏的價格,已與這個“6至7折”很接近,甚至更便宜。“有的到了5折甚至更低。”
由此康志斌判斷,即便基礎運營商給我們5折,也賺不到錢。“簡單地用低價拿來高價賣出,通過差價獲得利潤,這個定位肯定不成功。”
月末清零?基礎運營商説了算
另外,是否有可能在産品上做文章?比如此前吵得沸沸颺颺的“月末流量清零”,基礎運營商不清零,虛擬運營商去做?近期,包括京東、愛施德、蝸牛、國美、話機世界等都打出口號:月末流量不清零。
現在説這個還太早,最終還得是基礎運營商説了算。因為,虛擬運營商原材料掌握在他人手中,原料的批發形式,決定了虛擬運營商能加工出什麼産品。
據國美極信負責人表示,目前基礎運營商給每家的批發模式都不同,“可以按照語音、短信、流量計量核算,也可以批量打包。”如果批發模式對流量清零不利,虛擬運營商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因此,目前一些提早承諾“月末清零”的企業,未來可能變成一個空頭支票。
為用戶“解套”?意義不大
那又是否有其他選擇?比如為用戶“解套”,打破基礎運營商多年形成的套餐規則,讓用戶用多少服務,花多少錢。
此次19家虛擬運營商中,欲走該路線的企業不少,如國美、分享通信、蝸牛通信。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一樣,若基礎運營商不同意套餐組合,它們就沒轍。
據話機世界董事長趙伯祥透露,中國電信的轉售業務採取的是套餐捆綁折扣方式,使虛擬運營商無法拆包自行組合。另記者了解到,聯通是以“資源池”的方式,電信是“資源池”+套餐捆綁兩種方式均可。若是套餐捆綁形式,虛擬運營商只能在既定套餐基礎上,再進行套餐組合,意義不大。
但康志斌相信,這個問題最終會解決。“政府對虛擬運營商在業務、資費的設計支援力度較大,必然會與三大運營商有所溝通。”康志斌表示,若套餐完全與三大運營商相同,這不是政府的初衷。
還做公眾市場?結局會很慘
前面幾條路子已經能看出,虛擬運營商若拿著小刀,去分基礎運營商原有的蛋糕,那下場會很慘烈,比如公眾市場,這是基礎運營商死守的地方。
拿著望遠鏡去找細分市場,19家虛擬運營商各切一塊,集合起來做大蛋糕,這才是工信部的引入初衷。
細分市場是什麼?各家都在摸索,大體方向是,利用原有業務、資源、用戶重新整合,要麼誕生一項新服務,要麼能為原有業務合作。
獨立IT分析師孫永傑表示,“現在虛擬運營商的成功率是一半一半,大家都才開始做,幹什麼都不太清楚,怎麼利用管道的便利去擴展原有業務,這是核心,單做第二個電信運營商沒有意義,電信運營商也不幹。”晨報記者 王方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