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淩晨起,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同時調整返現金額,快的打車甚至又在昨晚宣佈將補貼降至5元/單。持續數月的補貼大戰暫告一段落,但兩大軟體的市場爭奪戰仍將繼續。口口聲聲説“不差錢”和“不著急盈利”的打車軟體,將面臨補貼返現結束後的生存和轉型之戰。
與此同時,國家有關方面共同研究制定規範出租汽車手機召車軟體發展的指導性政策並出臺《出租汽車電召服務規範》國家標準的傳聞也甚囂塵上,政府監管如同利劍懸頂。
在“效率與公平”、“燒錢與盈利”、“堅守與創新”多重壓力之下,2014年打車軟體公司將走向何方?
□發佈
快的嘀嘀陸續下調補貼
3月3日,快的打車和支付寶響應阿裏董事局主席馬雲的號召,聯合發聲明宣佈調整補貼方案,“既讓使用快的打車的用戶享受到優惠,也讓更多還未使用快的打車的人能招手打到車”,因此,從3月4日零點開始,將乘客通過快的打車內置支付寶支付車費的補貼從13元調整為10元,每天2單,司機端補貼不變;將乘客通過支付寶錢包掃碼付的補貼從13元調整為10元,每天2單;將用支付寶錢包掃碼付的司機補貼調整為5元,每天10單。
就在網友揶揄“説好的‘永遠比同行高出一元錢’呢”的時候,嘀嘀打車也暗自調整補貼方案。記者從嘀嘀打車方面獲悉,嘀嘀打車其實從3月4日零點起已經調整補貼方案了。3月4日起,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維持12到20元補貼不變,其餘各地會有微調,從當地起步價到20元不等,每天2單。
而就在昨晚,快的再次宣佈下調補貼,從3月5日零點起,使用快的打車內置支付寶付款,乘客每單立減5元,每天2單;支付寶錢包掃碼付款,乘客每單獎勵5元,每天2單。
今年以來,快的和嘀嘀的補貼戰已經打了許多回合,漲漲跌跌令人眼花繚亂。
□説法
降補貼是為“回歸理性”
“還沒享受到之前的高額補貼呢,怎麼又調整了?”在中關村工作的李女士抱怨,自從2月18日嘀嘀和快的宣佈再砸重金利好司機和消費者後,這段時間用打車軟體試了5次,其中3次在打車高峰時間,5次均沒有成功。至於其中原因,李女士認為可能是自己的國産智慧手機和2G網路信號不好造成的。不過,聽到同事近距離打車成功還反賺了一塊錢的事後,李女士感慨,現在用打車軟體是不是變成乘客拼硬體、拼信號和拼人品的比賽了?
李女士的感慨並不乏共鳴者,連快的打車幕後“大家長”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也講了父母不會用打車軟體打不到車的“故事”,以示打車大戰的弊端。
不少乘客經過親身經歷發現,運力不足問題在機場、火車站等場地格外明顯。在瀋陽、大連等二線城市的機場居然都被曝出曾連續幾天計程車運力不足,導致上千名旅客“滯留”在機場出站口,當地監管部門指出,這是因為計程車司機用軟體搶單掙錢容易,所以減少了在機場等待的時間。
打車軟體在使得部分人群出行更便利,使司機工作更有效率的情況下,一定程度剝奪了其他人打車的權利,助長了出租司機“挑肥揀瘦”、為刷屏搶單逐利輕視了安全駕駛等情況。而兩家打車軟體砸向市場的鉅額補貼,也誘發了乘客與司機合謀、司機一程同時賺取兩家公司補貼的過度逐利行為,這反過來又傷到打車軟體本身。
2月28日馬雲發聲之後,快的打車一邊降補貼一邊表態:“為了讓大家認識打車軟體及移動支付的便捷,我們採取了現金補貼的優惠措施,伴隨著同行的跟進,最終成為一場舉國關注的‘打車大戰’……但由此卻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即如馬雲所説的一樣,很多不會用手機打車的老人打不到車了。這個問題確實不在我們預料之中,相信也並不在我們同行的預料之中。”快的表示,公司決定為了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而將這樣的競爭暫放一邊,相信這與主管部門的訴求也是充分一致的。
對於打車補貼調整原因的措辭,嘀嘀打車與競爭對手如出一轍。嘀嘀打車説,其是以“移動網際網路讓出行更美好”為企業使命的,未來嘀嘀打車會按照自己的節奏,領導打車軟體市場回歸理性,維持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分析
燒掉19億兩巨頭圖啥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在這場返錢大戰中,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對乘客和司機的補貼,合計已過19億元。快的和嘀嘀的對決已然不是兩家打車軟體的戰爭,而是資本的戰爭。在這背後,阿裏和騰訊到底在下怎樣的一盤棋?
移動支付先行棋?
艾媒諮詢CEO張毅告訴記者,伴隨著補貼起起落落的,是兩個打車軟體借助的支付工具的奪客之戰,也即“嘀嘀+微信支付”和“快的+支付寶錢包”的爭奪。“為什麼返現補貼會起起落落,這跟巨頭的移動支付階段性目標——也即銀行卡綁定數等指標有關。”
前天快的打車宣佈下調補貼,其背景是阿裏旗下淘寶將於3月8日推出“手機淘寶生活節”,阿裏的重心暫時從與嘀嘀打車背後的騰訊激戰移動支付,轉移到造節促銷上。而業內認為,微信對嘀嘀燒錢的支援程度,也跟嘀嘀為微信帶來的銀行卡綁定數情況有關,目標未實現,支援仍將繼續。
“到了人人利用手機打車賺補貼的時候,手機打車就到臨界點了,手機支付開通率到了頂峰,就可以取消補貼價格戰了,該幹嗎幹嗎去,不是以後大家不會用打車APP,而是只在打不到車的前提下使用,司機也看距離或者加價費選擇。”資深電商專家魯振旺預言。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