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在香港上市的聯想集團今天突然發佈公告,宣佈從上午9點起臨時停牌,但是並沒有説明停牌的原因。不過,有外電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稱,聯想收購IBM低端伺服器業務的交易已經接近完成,可能將在今天公佈。因此,市場普遍猜測,聯想的停牌舉動與這樁收購案有關。《天下公司》上午聯繫了聯想集團有關負責人詢問收購事宜,聯想表示,他們對這個問題不發表任何評論。然而到了下午,聯想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將以23億美元收購IBM X86伺服器硬體及相關維護服務。聯想的官方微博也通報了這個消息,並強調:"這是繼2005年聯想收購IBM PCD之後,聯想集團又一次和IBM合作,這是聯想在踐行PC+策略的又一大步。"什麼是低端伺服器?這個市場有什麼吸引力,我們就此問題採訪了《商業價值》雜誌總經理萬寧:
萬寧:可能一般的家庭裏面可能都會用筆記型電腦或者是臺式機,那麼臺式機功能上比如説多配置一些存儲的功能和晶片之後就會變成伺服器來去支援相關的應用,我們基本上會把它定義為伺服器,伺服器主要都是用於企業級應用,通常低端伺服器指的是用的(英)的晶片或者叫AMD的晶片生産GC伺服器,這個伺服器一般也都是用於企業級應用的,所以低端這個説法不是很專業,但是大家通常都會這麼講。因為它相對於64類的處理器或者是説更專業的大型機而言的叫低端伺服器。
分析人士認為,一次對外部業務的收購可以幫助聯想集團在伺服器市場與惠普和戴爾展開競爭,此外還將有助於聯想在一段時間內擁有新的增長點與利潤來源。我不知道我們今天的嘉賓主持人況傑先生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這個評論合不合您的理解?
況傑:應該説聯想現在在PC領域是走的一條不歸路,它必須得在PC領域繼續發力了,它現在的規模已經在,雖然PC領域的利潤比較低,但是它現在這個體量必須要做了,所以PC對它來説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低端伺服器和PC其實是比較接近的,所以它再把這個産品延伸到低端伺服器,本身它就有低端伺服器,很有價值,至於和惠普和戴爾競爭,我想收購IBM的低端伺服器至少有助於聯想鞏固在中國市場低端伺服器的地位或者提升,它現在需要競爭的,我想聯想在低端伺服器上還差的多,可能還不是和戴爾和惠普的競爭,可能更多還是跟浪潮這樣在國內市場份額和國內伺服器廠家的競爭,對它來説絕對是有優勢的。
那麼這樣一個23億美元的價格合適嗎?
況傑:23億美元實際上是一個進購,我們説如果真的是以這個價格來看我覺得是不貴的,為什麼呢?因為IBM伺服器本身它的市場份額還可以,大概是世界第三左右的位置,品牌價值也還在這裡。對於聯想來説,實際上它的伺服器在國産品牌中都不算老大,所以對它來説拉動作用是很大的。再有還有其他的,我們知道去年就傳出過聯想想收購IBM伺服器,包括有富士通等其他廠家也在競購,所以如果真的這個價格能夠成交的話,我覺得還是值得。
其實我們也不能從字面來解釋低端伺服器,直接劃分來説就是叫X86伺服器。
況傑:從性能上,低端並不證明它就不好,可能就是在這一層應用上大家就要用這個伺服器。
2013年第一季度中國區伺服器市場調研報告顯示,聯想伺服器以12.3%的市場份額繼續領跑國産X86伺服器市場,連續9個季度位居國內X86伺服器市場份額榜首。聯想用"三步走"形容伺服器業務的未來戰略,即在2013年完成通用型、定制化伺服器及存儲産品的全球佈局,在2014年實現X86伺服器挺進全球前三,在2016年初步形成以聯想為中心的生態系統。事實上,去年春季,聯想也曾討論收購IBM低端的x86伺服器業務,但由於未能就該業務的價值達成一致,談判未能成功。除聯想之外,戴爾及富士通都考慮過收購IBM的伺服器業務。《商業價值》雜誌總經理萬寧覺得這次收購對聯想的發展很有幫助:
萬寧:從聯想這個角度講,它的品牌附加價值是對於聯想進入企業PC伺服器這個領域裏面,IBM的産品還是有它的一定價值的。第二我們也知道IBM在伺服器市場技術方面還有一些它的技術和專利的儲備,那麼這些包括生産、渠道等等的生産、渠道等等,這一部分對於聯想也有一定價值,這些我想都會在聯想的考慮之內,聯想的確是可以通過這個來去完成一次它作為全球最大PC和PC伺服器相關生産供應商角色轉移,對於聯想以中國作為一個基地來講,這是一個很好的買賣。
2005年,聯想曾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這在當時是中國公司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起收購,在後來的幾年中,聯想將其發展成為一項盈利能力巨大的業務。萬寧認為,不斷出售硬體部門,符合IBM的轉型戰略。
萬寧:其實我們都知道IBM一直在完成它的戰略轉型,也就是説它更多轉向行業資訊和行業解決方案的這部分供應商,通過這個方式去拋掉它的硬體生産,因為它的利潤越來越低,而相關與IBM主要發展戰略又不是很吻合,所以因此它出售的硬體以後,可以將自己有效的資金集中于對於服務和相應的行業解決方案這方面的支援,最近我們也看到IBM在雲計算,智慧地球等等這方面其實在不斷提出一些新的基於資訊化服務商的角色宣傳,這次雙方其實是有很大條件去支援他們完成這樣一個合約簽署的。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