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在香港上市的聯想集團今天突然發布公告,宣布從上午9點起臨時停牌,但是並沒有說明停牌的原因。不過,有外電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稱,聯想收購IBM低端伺服器業務的交易已經接近完成,可能將在今天公布。因此,市場普遍猜測,聯想的停牌舉動與這樁收購案有關。《天下公司》上午聯係了聯想集團有關負責人詢問收購事宜,聯想表示,他們對這個問題不發表任何評論。然而到了下午,聯想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將以23億美元收購IBM X86服務器硬件及相關維護服務。聯想的官方微博也通報了這個消息,並強調:"這是繼2005年聯想收購IBM PCD之後,聯想集團又一次和IBM合作,這是聯想在踐行PC+策略的又一大步。"什麼是低端服務器?這個市場有什麼吸引力,我們就此問題採訪了《商業價值》雜志總經理萬寧:
萬寧:可能一般的家庭里面可能都會用筆記本電腦或者是臺式機,那麼臺式機功能上比如說多配置一些存儲的功能和芯片之後就會變成服務器來去支持相關的應用,我們基本上會把它定義為服務器,服務器主要都是用于企業級應用,通常低端服務器指的是用的(英)的芯片或者叫AMD的芯片生產GC服務器,這個服務器一般也都是用于企業級應用的,所以低端這個說法不是很專業,但是大家通常都會這麼講。因為它相對于64類的處理器或者是說更專業的大型機而言的叫低端服務器。
分析人士認為,一次對外部業務的收購可以幫助聯想集團在服務器市場與惠普和戴爾展開競爭,此外還將有助于聯想在一段時間內擁有新的增長點與利潤來源。我不知道我們今天的嘉賓主持人況傑先生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這個評論合不合您的理解?
況傑:應該說聯想現在在PC領域是走的一條不歸路,它必須得在PC領域繼續發力了,它現在的規模已經在,雖然PC領域的利潤比較低,但是它現在這個體量必須要做了,所以PC對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低端服務器和PC其實是比較接近的,所以它再把這個產品延伸到低端服務器,本身它就有低端服務器,很有價值,至于和惠普和戴爾競爭,我想收購IBM的低端服務器至少有助于聯想鞏固在中國市場低端服務器的地位或者提升,它現在需要競爭的,我想聯想在低端服務器上還差的多,可能還不是和戴爾和惠普的競爭,可能更多還是跟浪潮這樣在國內市場份額和國內服務器廠家的競爭,對它來說絕對是有優勢的。
那麼這樣一個23億美元的價格合適嗎?
況傑:23億美元實際上是一個進購,我們說如果真的是以這個價格來看我覺得是不貴的,為什麼呢?因為IBM服務器本身它的市場份額還可以,大概是世界第三左右的位置,品牌價值也還在這里。對于聯想來說,實際上它的服務器在國產品牌中都不算老大,所以對它來說拉動作用是很大的。再有還有其他的,我們知道去年就傳出過聯想想收購IBM服務器,包括有富士通等其他廠家也在競購,所以如果真的這個價格能夠成交的話,我覺得還是值得。
其實我們也不能從字面來解釋低端服務器,直接劃分來說就是叫X86服務器。
況傑:從性能上,低端並不證明它就不好,可能就是在這一層應用上大家就要用這個服務器。
2013年第一季度中國區服務器市場調研報告顯示,聯想服務器以12.3%的市場份額繼續領跑國產X86服務器市場,連續9個季度位居國內X86服務器市場份額榜首。聯想用"三步走"形容服務器業務的未來戰略,即在2013年完成通用型、定制化服務器及存儲產品的全球布局,在2014年實現X86服務器挺進全球前三,在2016年初步形成以聯想為中心的生態係統。事實上,去年春季,聯想也曾討論收購IBM低端的x86服務器業務,但由于未能就該業務的價值達成一致,談判未能成功。除聯想之外,戴爾及富士通都考慮過收購IBM的服務器業務。《商業價值》雜志總經理萬寧覺得這次收購對聯想的發展很有幫助:
萬寧:從聯想這個角度講,它的品牌附加價值是對于聯想進入企業PC服務器這個領域里面,IBM的產品還是有它的一定價值的。第二我們也知道IBM在服務器市場技術方面還有一些它的技術和專利的儲備,那麼這些包括生產、渠道等等的生產、渠道等等,這一部分對于聯想也有一定價值,這些我想都會在聯想的考慮之內,聯想的確是可以通過這個來去完成一次它作為全球最大PC和PC服務器相關生產供應商角色轉移,對于聯想以中國作為一個基地來講,這是一個很好的買賣。
2005年,聯想曾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這在當時是中國公司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起收購,在後來的幾年中,聯想將其發展成為一項盈利能力巨大的業務。萬寧認為,不斷出售硬件部門,符合IBM的轉型戰略。
萬寧:其實我們都知道IBM一直在完成它的戰略轉型,也就是說它更多轉向行業資訊和行業解決方案的這部分供應商,通過這個方式去拋掉它的硬件生產,因為它的利潤越來越低,而相關與IBM主要發展戰略又不是很吻合,所以因此它出售的硬件以後,可以將自己有效的資金集中于對于服務和相應的行業解決方案這方面的支持,最近我們也看到IBM在雲計算,智慧地球等等這方面其實在不斷提出一些新的基于信息化服務商的角色宣傳,這次雙方其實是有很大條件去支持他們完成這樣一個合約簽署的。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