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雙十二”促銷 網購你還有“子彈”嗎?

2013-11-28 09:42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還沒有等“雙十一”全部包裹送到,如今淘寶又開始對外宣傳“雙十二”的促銷計劃了。在今年的“雙十一”網購盛宴結束後,天貓以350億元的交易額交出了一份還算滿意的成績單。作為天貓“前輩”的淘寶,即將來到的“雙十二”又將是一次空前的促銷盛宴。

  雖然每一次促銷對於消費者而言,總體來説都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好好期盼著“雙十二”能帶來什麼實惠的同時,也要從“雙十一”的問題中吸取經驗教訓。

  數據注水 賣家“不買賬”

  就在“雙十一”網購盛宴落幕後不久,行業內就爆出了不少賣家在人為“製造”出“雙十一”的銷售數據,許多網友也表示“雙十一”數據注水,認為賣家刷單已經成為一種暗地滋長的風氣,也已經成為人盡皆知的秘密。其中不少賣家對於“雙十一”這種“數字遊戲”更是發起了抵抗,天貓在家居電商O2O模式嘗試早“胎死腹中”便是例子。

  紅星美凱龍星易家市場總監李毅對外就表示,“雙十一”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電子商務進程的向前發展,但在更需要注意的是,在瘋狂促銷的火熱過後,不是簡簡單單的數字比拼的遊戲,接下來的物流配送和消費者的售後服務保障才是考驗企業長期發展的關鍵。

  據了解,在今年的“雙十一”中,傳統家居賣場都沒有進行大規模的促銷活動,而是更多的是在通過發力自主電商平臺來穩固在家居渠道方面的優勢。紅星美凱龍作為傳統家居賣場的領軍企業,也在試圖利用自己打造的全新電商平臺星易家來完成線上渠道的佈局。李毅介紹,星易家現在更多的專注在通過豐富商品種類、優化産品結構等工作來大幅度的提高用戶體驗,並且通過提供優質服務來保障消費者的利益,同時堅持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戰略,運用新的手段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盛宴結束 折扣仍在延續

  對於不少網友而言,“雙十一”代表的無疑就是一年一度難得的折扣季,通宵達旦守候在電腦前就是為了搶到這個説好了只有一天的優惠。但是在“雙十一”結束後,許多網友發現,自己買到的商品的折扣並沒有在“雙十一”結束時結束,反而是一直延續。甚至有些賣家還打出“優惠更多客戶,折扣延期繼續”的廣告,因此許多消費者對此表示不滿,認為自己受到了賣家欺騙。網友王小姐就表示:明明説好“雙十一”折扣僅此一天,我特意早起趕在這一天不斷地刷新電腦才成功的付款。等我第二天再一看,發現這件商品還在打折,早知道這樣我又何必非要在人多的時候買呢?

  事實上,許多店家在“雙十一”期間除了期待增加銷售量外,還希望能在此期間增強關注度和吸引力。所以商家往往在“雙十一”活動的最開始造足噱頭,在宣傳上聲稱“活動僅此一天”,然後再延期活動提高自己的銷售量。許多“聰明”的賣家往往利用了眾多消費者的 “僥倖心理”,在“雙十一”當天沒有搶購到商品的消費者抱著“僥倖心理”尋找“漏網之魚”時,還以為自己撿了“大便宜”。這部分消費者往往會快速的、衝動的做決定,以儘快的速度拍下自己撿到的“漏網之魚”。這只是賣家針對這類消費者心理做出的一個策略,並非是消費者真正得到了實惠。此種方法在短期內使用可以為賣家帶來短暫的利益,但是長期使用將不利於“雙十一”的發展,也會影響賣家的信譽。

  衝動消費 消費者想吃“後悔藥”

  據調查顯示,“雙十一”如今已成為中國消費者心目中頗具吸引力的消費節日,甚至有些消費者在這一天會把一年內大多數需要的商品全都購置齊全。事實上,面對商家做足噱頭的宣傳,面對商品的低價格,很多消費者在此時都失去了理智,多多少少都有了衝動的消費。據淘寶數據顯示,“雙十一”結束後,累計超過8000萬人在淘寶購物車和收藏夾裏添加了商品,比去年同期增長90%。儘管銷售量上升了,退貨量也在上升。

  從網友反饋的資訊來看,許多在“雙十一”大採購過後的消費者紛紛想吃“後悔藥”。據記者了解到,許多消費者在“雙十一”期間衝動消費便會有“後悔了就想退貨”的行為,為自身和賣家都增添了不少的麻煩,在此過程中也容易産生許多糾紛和矛盾。因此專家呼籲各位消費者:儘管“雙十一”極具吸引力,作為消費者仍需要保持自己的理智,做到“按需消費”、“理智消費”。而賣家在“雙十一”期間的廣告,也不應該過分誇大,應該為消費者起到正確的引導。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