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樂觀:
大頭的錢留在了銀行
不過,也有部分業內人士對網際網路“屌絲”理財不屑一顧。一股份制銀行分支機構相關人士認為,網際網路理財的資金,即便是從銀行卡轉出的也大多是小額的,因此大頭的錢還是留在了銀行。
另一位股份制銀行分支機構負責人表示:“我們發行的産品雖然收益率沒有他們高,但是其安全性和穩定性還是受到了肯定,此外,我們的客戶源還是比較穩定的。”
“銀行還是有優勢的。”資深財經業內評論人士張平認為,首先銀行所謂的理財産品是在存款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變相招攬儲戶,所以銀行的理財産品相對安全,但網際網路金融所推的理財産品有更大風險,“後者因涉嫌虛假宣傳,百度取消了8%的收益率承諾;還有一些最近關門跑路的P2P網站,所以網際網路金融要比傳統銀行理財産品風險更大。”張平説。
憂慮:
影響商業銀行基金代銷
建行研究部相關人士表示,網際網路的理財大戰對銀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銀行存款、理財産品和基金代銷業務會造成一定衝擊。儘管短期內很難産生較大衝擊,但長期來看,如果國內監管環境進一步放鬆,餘額寶等平臺限制因素減少,産品線相應豐富起來,加上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紛紛效倣的聚集效應,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可能會加大,特別是對其基金代銷業務將造成一定影響。
該人士認為,若要與餘額寶競爭,還是要與基金公司合作,用網銀實現活期存款賬戶餘額自動申購貨幣基金、拓展T+0貨幣基金支付功能等。
觀察
存款流失 競爭嚴峻 銀行如何接招?
業內
人士
●銀行應搭建自己的網際網路理財平臺
●還應提高自己理財産品的服務品質
●降低理財産品的門檻方便客戶購買
目前,銀行存款流失嚴重。有媒體報道稱,10月前27天四大行新增貸款僅為930億元。銀行存款流失,一方面是或因財政存款上繳量超出市場預期、銀行今年以來自身放貸節奏加快有關,另一方面,也和網際網路金融突起,與之搶食有關。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由於中國的監管政策,網際網路企業不能設計産品銷售、投資。但是,網際網路理財的吸金能力如此神速,應該引起各大銀行對網際網路銷售渠道的重視,積極和網際網路合作,借助這一優勢渠道銷售理財産品。
資深財經業內評論人士張平認為,銀行還應提高理財産品的服務品質,降低理財産品的門檻,讓客戶輕鬆便捷高效地購買理財産品。“畢竟現在網際網路企業的理財産品最低門檻只要1元,而銀行大多都要5萬元起步。”張平説。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