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替代抑或競合?

2013-10-31 09:26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不是簡單取代,而將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形成共贏商業生態。

  什麼是互聯網金融?何為金融互聯網?業內專家對此有不同的見解,至今仍未有定論。謝平教授把互聯網金融定義為資金供需雙方摒棄銀行、券商、交易所等金融中介的介入,實現直接交易,達到資源高效率配置,信息不對稱程度低且交易便捷。依據這一定義,尚未出現真正的“互聯網金融”。

  如果從主體來考慮,認為互聯網企業介入了金融領域,即為互聯網金融;而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提高自身效率,即可界定為金融互聯網。

  這種劃分實質意義有限。

  因為“金融”本質是價值的融通,進行跨空間、時間的價值交換。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精神與傳統金融行業相結合的新領域,目前習慣把所有涉及金融相關業務的互聯網經營模式都定義為互聯網金融。未來的互聯網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應該是相互融通、相互協作,實現共贏的局面。

  就目前而言,盡管互聯網金融被視為“顛覆”傳統金融的力量,但其對傳統金融機構的衝擊更多體現在理念和觀念上。我國金融體係長期處在相對封閉的體係和保護壁壘,屬于非市場化的競爭,面對互聯網企業等異業的完全市場化的競爭,傳統金融機構感覺不適。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傳統金融機構應如何應對呢?在一定程度上,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傳統業務也是一種補充,覆蓋銀行業務的盲區,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並借助互聯網金融熱愛創新的基因,給銀行帶來創新的動力,從而促進銀行對自身商業模式的重新定位與思考。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打造特色經營,精耕細作,實施市場化運作,走差異化經營之路;利用搜索引擎及數據挖掘技術,及時分析用戶需求動向以及對銀行產品和服務的反饋,適時調整與改進;建立彈性信息構架和協作業務網絡為客戶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務與解決方案。

  二是銀行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挖掘,實現對客戶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管理,打通供應鏈的所有環節,成為客戶的財務全能管家;加強客戶群的數據分析,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積極開展集群營銷。

  三是利用銀行的互聯網技術與各大互聯網企業合作。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等互聯網企業擁有龐大的客戶群的交易信用記錄,彌補銀行的不足,銀行可以利用在風險控制、大型支付結算和資金實力等方面優勢,與互聯網企業戰略合作,嵌入互聯網企業相關數據信息來創新其徵信手段,探索基于互聯網與銀行優勢相結合,融合線下業務和線上業務,整合各種網上資源,實現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四是互聯網技術與銀行新興業務相結合。基于互聯網技術平臺,利用智能終端、雲計算、搜索引擎等技術,積極開展移動支付,形成電子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全方位的服務渠道,推行無卡消費,實現無卡取現。

  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不是簡單取代,而將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形成共贏商業生態。傳統金融機構可通過互聯網新興業務與金融業務的捆綁與整合,把產品和服務嫁接互聯網技術,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且全面的互聯網金融服務體驗。涉足金融的互聯網企業則應當學習金融嚴謹的思維,完善和創新風險控制體係,特別是信用風險的控制層面。總而言之,只有立足于實體經濟基礎之上,立足于風險控制創新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才真正成為普惠金融,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