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美國時間10月5日,“蘋果教父”喬布斯因病去世。蘋果CEO庫克在一份郵件中如此緬懷喬布斯,“他留下的一家公司只有他才能建立起……我們將繼續以對他的回憶為榮耀,投身至他熱愛的工作中。”這清晰地表明,儘管喬布斯已經離世整整兩年,但是他對蘋果乃至電子行業的影響深刻如昔。
不過,和兩年前相比,蘋果卻很難再説是鋒芒依然,這點從iPhone的賣點上就能看出。在2007年iPhone的首場發佈會上,喬布斯不無驕傲地宣稱,我們再造了手機。無論是觸摸屏還是華麗的上網體驗,喬布斯的演示都讓觀眾尖叫連連。斯人已逝,如今當iPhone5S問世時,儘管它擁有強勁的A7處理器和指紋識別系統,不過其最受人追捧竟是被稱為“土豪金”的手機外殼。
其實,無論從産品性能還是經濟效益上來看,蘋果依然是電子界的翹楚。蘋果的iPhone和iPad不僅定義了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産品的用戶體驗更是競爭對手在短期內難以企及的。甚至連谷歌發佈的nexus系列手機和平板電腦,在app和綜合性能上也不敵蘋果。可以這麼説,蘋果的産品太過優秀,以至於競爭對手只能在性價比上下功夫了。
對於這樣優秀的企業,為何掌聲日漸稀疏,質疑聲卻越來越多?不是因為消費者太挑剔,而是因為蘋果離開喬布斯後,已經太久沒有“突破性創新”。僅靠“持續性創新”,即使再努力,也很難讓市場滿意。很多蘋果迷下意識地認為,如果沒有驚喜,那還是蘋果嗎?這種困境,正是“創新者的窘境”。
在《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作者克裏斯坦森總結道:“管理良好的企業之所經常遭遇失敗,是因為推動他們發展為行業龍頭企業的管理方法,同時也嚴重阻礙它們發展破壞性技術,而這些破壞性技術最終吞噬了它們的市場。”蘋果是憑著“破壞性技術”,成就了如今的地位。只是,日趨成熟的蘋果,很難再如往日的舉重若輕,甚至可能重蹈昔日手下敗將的覆轍。耐人尋味的是,《創新者的窘境》正是喬布斯生前十分推崇的書籍。
回顧蘋果的崛起,iPod、iPhone和iPad可謂其奠定霸主地位的“三大戰役”。而這三大産品的共同點在於,它們是全新的,以至於和主流産品截然不同。然後,這些産品又迅速地取代了主流産品。iPod消滅了新力隨聲聽,iPhone打垮了諾基亞功能機,而iPad則創造了新藍海。在後喬布斯時代,雖然蘋果的産品也在不斷升級,但也止步於此。它雖然沒有退步,但是也談不上進步,這些都生動地詮釋著“創新者的窘境”。不能忘記的是,巔峰時期的柯達,恰如今日的谷歌,很多員工都認為柯達是無所不能的。而輝煌時期的諾基亞,儘管早就有了觸屏技術,仍堅信手機鍵盤是必不可少的。當巨頭習慣當巨頭時,也就為小企業的逆襲創造了機會。
勝利女神從來不會專情于某一家企業,只會青睞有闖勁的企業。當多數人認為搜索引擎市場上谷歌不可戰勝時,百度竟以“更懂中文”的姿態後發先至。當中文搜索呈現一馬當先的格局時,搜狗卻憑藉智慧輸入法異軍突起。當手機市場呈現蘋果、三星兩強爭霸局面時,小米手機反以極致性價比殺出血路。這種在不可能處尋找商機的決心與能力,正是商業發展的原動力。 (記者 葉健)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