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電商出口退免稅政策近期出臺

2013-09-16 09:49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記者近日獲悉,國家稅務總局正會同財政部對跨境電商出口退免稅問題展開密集調研,相關政策將於近期推出,最快或在10月1日前出臺,對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出口貨物實行增值稅和消費稅免稅或退稅。業內人士認為,這對跨境電商是巨大利好。

  在傳統外貿“低迷”之際,跨境電子商務異軍突起,並在國家層面受到重視。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商務部等部門關於實施支援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指出有關部門將於近期制訂並公佈適應電子商務出口的稅收政策。

  國稅總局貨勞司進出口稅處處長張維華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很多電商從事小額貿易,通過快遞、郵件等方式運送貨物,出口數量較多但金額小。這部分電商由於目前無法提供報關單,按現行規定還不能享受退稅。”

  “電商出口退稅政策的出臺,首先是要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張維華表示,“除此之外,政策進一步明確電商出口退免稅,可以降低企業出口成本,有利於市場競爭,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發展。”

  據記者了解,跨境電商出口退免稅政策將規定,對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出口貨物實行增值稅和消費稅免稅或退稅。其中,對於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人實行增值稅和消費稅退稅政策,對於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實行增值稅和消費稅免稅政策。

  主營3C、電子産品的跨境電商淘寶島首席執行官朱安順告訴記者“我們每單可能只有幾十美元的産品,現在B2C電商沒有納入海關統計,所以一直沒有拿到過退稅,這對我們電商和中小企業來講是一個發展瓶頸。”

  淘寶島一年有1000萬美元左右的營收符合退稅條件,朱安順説:“按照電子産品16%至17%的退稅率計算,跨境電商出口退免稅優惠政策每年將給淘寶島帶來160萬至170萬美元的退稅收入,這對電商和中小企業肯定是很大的利好。”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1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約1.6萬億元,2012年達到約2萬億元。2012年我國外貿增速為6.2%,而跨境電商貿易規模同比增速超過25%。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副主任張大明日前表示,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高速發展,2013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繼續擴大,同比增速預計在30%左右。

  第三方機構對阿里巴巴客戶銷售額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阿里巴巴平臺活躍著8萬多個中國供應商,約佔外貿出口企業的5%;創造了1.3萬億出口額,相當於中國中小企業外貿出口總額的20%。

  艾瑞諮詢《2012-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預測,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持續高速發展,到2016年將達到6.4萬億元,佔進出口貿易額的比重將達到18.5%。

  在此背景下,現行政策已經不適應電商平臺和企業需求。專家指出,國家為跨境電商量身定制政策促其發展,對於維持進出口貿易穩定增長、促進外貿轉型升級具有深遠意義。

  一方面,跨境電子商務能有效壓縮中間環節,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增強國際競爭力。某小型電商負責人告訴記者“電子商務直接把國內産品銷售到海外終端,節省了貿易中間環節費用,相比傳統的線下貿易,利潤會高出20%至30%。”

  另一方面,跨境電商新品試錯成本低,會催生國內很多細分領域的産品打造國際品牌。阿里巴巴旗下的網際網路一站式外貿服務平臺一達通副總裁肖鋒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傳統外貿主要是將産品賣給海外採購商,海外消費者只知道是“m ade in china”,品牌還是國外的。而電商直接對口海外消費者,可以讓外國人看到更多中國品牌。這是真正的消費者品牌,品牌忠誠度高,有利於國內有製造和研發能力的企業完成國際品牌夢想。

  此外,電商是一個精細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跨境電商會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整個進出口産業鏈,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海外貿易聯合會創始人劉智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海外用戶需求在變化,未來需求更多的是小額採購和網上零售,只有適應海外消費者需求才能立足。外貿企業要對生産流程、渠道體系、品牌行銷體系進行改造,時間真的不多了。”他認為:“國家為跨境電商産業出政策,是讓大家放心地去幹,因為信心比什麼都重要。”

  □記者 趙婧 北京報道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