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棱鏡門”影響美企在華業務 思科微軟等遭質疑

2013-06-19 10:37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年來,由於中興華為的快速發展,曾頻繁的被各國政府以危害國家資訊安全的緣由興師問罪。而近日美國“棱鏡”計劃的曝光,卻將美國IT巨頭們推上了尷尬的境地。“賊喊捉賊”這一中國古語恰如其分的還給了對方。

  美國媒體稱,美國情報部門當前被爆監聽民眾電話而處境尷尬,與之有合作關係的私營科技企業紛紛與其撇清關係,然而事實上美國國防部、情報機構與私營科技企業之間的合作淵源和深度遠超外界想像。隨著IT和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傳統電腦企業壟斷國防部訂單的狀況正逐漸改變,新興網際網路企業甚至電子商務公司開始介入這一“利潤豐厚的領域”,幫助美國政府建立鋪天蓋地的情報和資訊共用系統。

  近年來,由於雲計算的發展,人們的數據大多集中存儲在目前美國IT巨頭的伺服器中。儘管這些大企業都承諾過其雲計算的隱私性以及安全性。但是棱鏡計劃的曝光卻讓這幾家公司陷入了尷尬境地。在斯諾登的爆料裏,谷歌、雅虎、微軟、蘋果、Facebook、美國線上、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遭到參與間諜行為的指控,這些公司涉嫌向美國國家安全局開放其伺服器,使政府能輕而易舉地監控全球上百萬網民的郵件、即時通話及存取的數據。隨後,這些企業極力否認這一罪名。

  但到了6月14日,Facebook、微軟兩公司首次承認,美國政府確曾向它們索要用戶數據,並公佈了部分資料數據內容,以期儘早擺脫“棱鏡門”泥淖。 實際上,由於美國多年來在IT領域的領先地位,在基礎設備服務領域的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爾、蘋果、甲骨文、微軟幾家公司在我國的基礎設備中也同樣佔據著絕大多數的份額。其大多數處於壟斷地位,控制著我國大部分網路幹線。

  1.思科威脅最大

  思科

  斯諾登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思科路由器監控中國網路和電腦。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網際網路獲得個人資訊,首先得“歸功”于雲計算時代。根據esearch Group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第一季度,思科超越了IBM和惠普,成為了雲計算服務商,佔有大約15%的市場份額。

  思科跟美國軍方關係也非常大。思科是美國政府和軍方的通信設備和網路技術設備主力供應商。從媒體曝光數據中可窺一斑,《華爾街日報》美國公開政治中心的數據顯示,美國525名國會議員之中有73位在思科集團中擁有投資。而根據美國政治捐獻數據庫(opensecrets.org)的數據統計顯示,思科從1998年就開始遊説美國國會,15年來累計金額高達1572.52萬美元。華為、中興從2005年開始斷斷續續的投入經費用於遊説美國國會,華為累計投入223.5萬美元,中興投入46.2萬美元,同期思科的投入為1202萬美元,是華為的5.3倍、中興的26倍。

  之所以把思科列在首位,是因為思科不僅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奇高,而且幾乎涵蓋了我國大部分至關重要的領域。思科積極參與了中國幾乎所有大型網路項目的建設,這些項目既包括163網、169網、中國金融骨幹網、中國教育科研網以及海關、郵政等系統網路的建設,也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吉通公司等電信運營商的網路基礎建設,其産品在我國骨幹網路的核心節點上佔據著壟斷地位,其壟斷地位直到現在依舊沒有改觀。 思科在中國壟斷地位的主要數據表現在,在金融行業,中國四大銀行及各城市商業銀行的數據中心全部採用思科設備,思科佔有了金融行業70%以上的份額;在海關、公安、武警、工商、教育等政府機構,思科的份額超過了50%;在鐵路系統,思科的份額約佔60%;在民航,空中管制骨幹網路全部為思科設備;在機場、碼頭和港口,思科佔有超過60%的份額;在石油、製造、輕工和煙草等行業,思科的份額超過60%,甚至很多企業和機構只採用思科設備;在網際網路行業,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等排名前20名的網際網路企業,思科設備佔據了約60%份額,而在電視臺及傳媒行業,思科的份額更是達到了80%以上。

  根據思科的財報顯示2012年思科中國市場的利潤貢獻為16億美元,佔到思科整體利潤的30%,僅次於美國本土業務的45%。

  標簽:美國中國棱鏡思科斯諾登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