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來臨,巴西社會的消費能力迎來大考。在巴西,母親節是僅次於耶誕節的又一“消費大節”,更是衡量巴西零售業活力的晴雨錶。
巴西信用保護服務機構和國家商店聯合會預計,2017年的母親節期間巴西將有1.09億人為家人購買禮物。不過,僅10%的人表示他們會比去年花費更多的錢。
根據預計,今年母親節期間巴西有27%的消費者打算花費比去年更少的資金用於購買禮物,38%的消費者的消費預算與去年持平,更有25%的巴西消費者表示自己不會在母親節期間購買禮物,消費熱情大打折扣。
不只是節慶消費,日常生活中,巴西家庭也在“節衣縮食”。諮詢機構尼爾森最近對巴西8200個家庭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為了減少支出,各個家庭想出了不同的“節流”方式。7%的家庭減少了外出就餐以及休閒娛樂的次數,5%的家庭減少了服裝消費,更有許多家庭選擇通過更換便宜品牌的方式減少支出,選擇這一做法的家庭比例在兩年內翻倍。即便是那些堅持購買自己喜歡品牌的22%的巴西家庭,他們的購買次數也明顯下降。
對於熱衷消費的巴西人來説,束手束腳地進行消費並不符合他們的消費習慣。他們之所以少花錢甚至不花錢,主要是因為掙不到錢,手裏沒錢可花。
與已出現復蘇跡象的巴西經濟不同,巴西社會的就業情況並沒有明顯的改善,失業率甚至仍然呈現上升趨勢。數據顯示,巴西2015年底的失業率是8.5%,2016年底是11.5%,今年3月巴西的失業人數達到了破紀錄的1420萬。家庭收入的大幅下降,促使民眾不得不減少支出,以達到收支平衡。對於低收入群體而言,其消費的調整力度更大。
數據顯示,巴西社會C、D、E收入階層的家庭均下調了支出,只有高收入的A、B收入階層的支出仍然高於收入。總體來看,巴西家庭的收入水準已經退回到五年前。正因為如此,巴西央行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巴西很可能陷入“無就業增長”困境:經濟雖然增長,但失業率卻居高不下。
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無法拉動內需。巴西老百姓的“菜籃子”品質如何不只影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還影響了外界對巴西經濟的預期。
5月初,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國際下調了今年巴西經濟的增長預期,並對巴西的信用評級繼續持觀望態度。惠譽國際的巴西主管拉斐爾·格茲稱,巴西國內的一些信心指數有復蘇的跡象,但投資和競爭力仍然比較低,失業率還處在高位。此外,在內需方面,沒有看到強勁的復蘇勢頭。
不過,樂觀的預期也依然存在。巴西圖利奧·巴爾加斯基金研究員安德烈·布拉斯認為,高失業率主要影響貧困人口,消費的復蘇也會從低收入階層開始,今年下半年或許會開始看到就業的復蘇,然後慢慢地刺激經濟增長。(陳曉婉)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