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蔣旭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非洲部主任安托瓦妮特·薩耶赫表示,儘管埃博拉對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三國經濟造成明顯影響,但是並不會衝擊到非洲整體經濟的良好增長態勢,疫區國家仍需要在資金和醫療等方面得到更多國際支援。
薩耶赫日前在北京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埃博拉對於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三國的農業、服務業和採礦業造成衝擊,預計今年幾內亞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將萎縮約1.5%,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的GDP將萎縮約3.2%至3.5%,但是三國的經濟總量僅佔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總量的約1%,因而埃博拉疫情目前對非洲整體經濟增長前景的影響有限。
薩耶赫指出,近期國際社會對於埃博拉疫區國家的支援在增加,但是這些國家還需要更多的援助資金,也需要提高其醫療體系的能力,這些國家可能面臨稅源減少、政府財政壓力增大等挑戰。
她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上月已經批准向埃博拉疫情最嚴重的西非三國撥付1.3億美元緊急援助資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考慮或將對這些國家提供新的援助資金。
這位賴比瑞亞前財政部長指出,受農業生産、基礎設施開發和服務業的提振,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增長前景“總體樂觀”,將延續過去15年來的良好增長勢頭,預計該地區2014年經濟增速約為5%,2015年會提速至5.8%,但是南非等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面臨電力短缺等內部挑戰。
她認為,非洲經濟還面臨一些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如果新興經濟體的經濟減速比預期得更快,或者美聯儲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不如預想得有序,非洲經濟的增長勢頭也可能放緩。
薩耶赫説,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近15年來在通訊等基礎設施領域投資較多,但運輸、電力、水和衛生等基礎設施比經濟同等發展水準的國家要落後,能源瓶頸是制約該地區可持續和多元化發展的掣肘因素,但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也要平衡好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和維持財政可持續性二者的關係。
她還表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密切,隨著撒哈拉以南非洲日漸融入世界經濟,它們與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聯動關係日益密切。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