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議息在即,其內部的爭論卻已持續一段時間。
一個月前,當美聯儲主席耶倫説出在結束量化寬鬆(QE)政策後,最早會在“六個月”左右首次加息,備受驚嚇的市場坐上了過山車。為讓投資者更好解讀自己的意圖,耶倫需要更佳的溝通策略,而其中的重要一步則是其同僚間的爭論:在什麼樣的經濟形勢下才具備加息條件。
北京時間5月1日淩晨,美聯儲將公佈最新一次政策決定。極寒和暴雪天氣在今年一季度抑制了美國零售銷售、工業生産和房屋市場的活動,但分析師預計,暖春的來臨將推動第二季經濟增長加速。不少人預計美聯儲可能連續第四個月決定將每月的債券購買規模減少100億美元。這也意味著美聯儲今年結束QE的計劃已經完成一半左右。
雖然加息時間目前仍是未知數,美聯儲的一些官員本月已開始呼籲,應進一步闡明何种經濟形勢可能促成加息。幾週前,耶倫曾在講話中列出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其中包括就業市場産能閒置的程度、通脹率是否將回升至聯儲的2%目標以及可能讓經濟復蘇脫軌的因素。
但據海外媒體爆料,一些美聯儲內部的爭論也在發生,包括美聯儲應在加息之前還是之後允許資産負債表的規模收縮以及聯儲是否應該對某些市場出現資産泡沫的風險作出回應。
耶倫需要好好地與同僚們討論這些問題,但她需要面對的挑戰遠不止這些。
一大挑戰來自於通脹模型:各國央行用來預測通脹的標準模型可能已經失靈。有海外媒體分析稱,這些標準模型在美國上次經濟衰退以及後續發展時,未能預見物價趨勢;在日本1998年至2012年通縮期間,同樣也未能事先 預測到物價走勢。取而代之的是,美國通脹一直高於模型所示,而日本物價下滑趨勢總是揮之不去。目前,美國以個人消費支出的價格指數來衡量的通脹率已經連續22個月低於美聯儲的目標,2月份時通脹率僅為0.9%。
本月中旬,耶倫曾在一次演講中説,美聯儲必須“密切觀察”通脹是否如美聯儲預測及希望的那樣在未來幾年內回升。全國經濟研究局今年初發佈報告稱,美國在金融危機期間通脹的表現一直“令人費解”:2009年10月失業率飆升一倍到10%。按照傳統模型,美國應該會深受通縮之苦。結果,美國並沒有出現通縮,不過物價漲勢的確趨緩。
這種未知的決策前景令市場投資的難度增加。法興銀行高級外匯策略師Sebastien Galy在給上證報記者的一封郵件中寫道,市場存在美聯儲將縮減其債務規模的預期,這令很多投資者受到驚嚇。美國有著龐大的經常項目失衡,債務發展看起來非常的不確定。這創建了一個較為複雜的非線性回報過程。歐洲央行存在類似的與主權債務危機相聯繫的非線性問題,但有一個更加有利的資産負債表。結果是歐元隨著該地區信用狀況的改善而走強,美元的走強程度則遠遠落後。
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總監Alexander S. Friedman則在其最新一期《投資總監月報》中稱,美聯儲在2014年的政策立場仍略偏向於鴿派。(記者 王宙潔)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