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倫敦5月19日電(記者劉石磊)“在洛杉磯,警方通過數據分析,預測12小時內哪個地區最有可能發生犯罪;在倫敦金融城,一位交易員認為,數學計算可成為發財‘秘笈’;在南美,天文學家嘗試為整個宇宙進行分類記錄……這些迥然不同的領域如今出現同一特徵:數據量的大爆發。”
這是英國廣播公司品牌欄目《地平線》最新播出的紀錄片《大數據時代》中的開篇一幕。
的確,無處不在的海量資訊正改變著整個世界和我們的生活方式,一場大數據革命悄然來臨。從政府、研究機構到企業,英國人已經行動起來“嘗鮮”大數據技術。
雖然經濟不景氣,財政被迫收緊,但大數據依然是英國政府舍得為之一擲千金的“寵兒”。今年年初,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宣佈,將注資6億英鎊(1英鎊約合1.52美元)發展8類高新技術,大數據獨攬其中的1.89億英鎊。
負責科技事務的國務大臣戴維·威利茨説,政府將在計算基礎設施方面投入鉅資,加強數據採集和分析,這也將吸引企業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從而在數據革命中佔得先機。
威利茨指出,成功的高新技術戰略不僅要著眼于科研本身,更應著力於推動新技術從實驗室到商業應用的轉化。
説到商業應用,大數據技術創造價值的能力已經在英國嶄露頭角。一份行業報告顯示,英國政府通過高效使用公共大數據技術每年可節省約330億英鎊,相當於英國每人每年節省約500英鎊。
大數據創造價值是基於這樣一個核心邏輯,即當今社會在商業、經濟、政府及相關領域中,決策行為越來越取決於數據和分析,而不再是經驗和直覺。大數據技術可以為決策提供一定的“預見參考”,而成功的分析和預見往往能帶來商業和經濟價值。
以連鎖零售業為例,英國最大的連鎖超市特易購(Tesco)已經開始運用大數據技術採集並分析其客戶行為資訊數據集。特易購首先在大數據系統內給每個顧客確定一個編號,然後通過顧客的刷卡消費、填寫調查問卷、打客服電話等行為採集他們的相關數據,再用電腦系統建立特定模型,對每個顧客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特定顧客的消費習慣、近期可能的消費需求等結論,以此來制定有針對性的促銷計劃並調整商品價格。這種有的放矢的行銷和定價模式為特易購提供了更加高效的盈利方法。
本月初,英國首個綜合運用大數據技術的醫藥衛生科研中心在牛津大學成立。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揭牌儀式上説,這一中心的成立有望給英國醫學研究和醫療服務帶來革命性變化,它將促進醫療數據分析方面的新進展,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人類疾病及其治療方法。
據介紹,這個研究中心總投資達9000萬英鎊,可容納600名科研人員。中心通過蒐集、存儲和分析大量醫療資訊,確定新藥物的研發方向,從而減少藥物開發成本,同時為發現新的治療手段提供線索。
作為新生事物,大數據的發展仍面臨許多挑戰。牛津大學統計學教授彼得·唐納利對新華社記者説,目前大數據技術的一個瓶頸就是資訊採集,拿牛津大學新成立的醫藥衛生科研中心來説,首先要有足夠量的病人、藥物等相關資訊,這是數據分析的基礎,然而許多病人可能出於隱私考慮不願提供這些資訊,制藥企業也有可能因為商業利益不願共用藥物成分等敏感資訊。
要從海量數據中得出有用結論,專業的數據分析是關鍵。牛津大學教授羅裏·柯林斯認為,採集到足夠資訊後,需要由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與資訊技術專家一起對數據進行有針對性的歸納和分析,而這種跨學科、跨領域合作能否順利實現,也是大數據實際應用中的一個問題。
此外,技術層面還存在網路頻寬、存儲容量等問題,現有基礎設施無法滿足海量資訊分析和處理的需求。因此,如何降低存儲成本以及提升應用價值成為大數據所面臨的關鍵。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