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 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日前刊登題為《貿易糾紛主導2008年》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前貿易副代表助理克裏斯托弗·帕林。文章認為,由於美國經濟減速,大選年影響,以及多哈回合談判止步不前,全球貿易緊張和糾紛或主導2008年。文章呼籲全球化的支援者從技術上繼續推進多哈回合談判,以待經濟政治氣候的回暖。
華盛頓今年的貿易政策前景頗為暗淡。美國經濟不斷傳來壞消息,大選年的政治氣候,以及多哈回合談判難有突破將製造貿易緊張。
隨著美國和其貿易夥伴退向保護主義和歧視政策,貿易糾紛勢必大幅增加。如果這一悲劇發生的話,長期來看所有人都將自食惡果。如今面臨的挑戰是,需分析多邊貿易體系所面臨的困難,並制定戰略以減少損害,為全球經濟政治氣候好轉後重新推進貿易談判做好準備。
從歷史上看,通常只有在健康的全球經濟氣候下(如1990年早期的烏拉圭回合談判),或者在經歷了經濟災變後(如二戰後的關貿總協定),貿易自由化努力才會獲得成功。此時,人們更易理解和推進“只有付出才有獲得”的想法。
相反,在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吝嗇付出的心理會佔上風。政治家更願意傾聽選民們對全球化負面效應的抱怨。在美國,2006年國會中期選舉時,這一點就已彰明較著。隨著美國經濟壞消息越來越多,這一趨勢越加明顯。
期望美國國會支援貿易自由化者佔多數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時,儘管美國大選過程中候選人的很多貿易保護主義説辭僅僅是逢場作戲,但在最好的情況下,新上臺的政府也未必會支援貿易自由化。美國公眾如今不接受鼓吹貿易的言辭,並且政府也無法向其貿易夥伴保證國會能通過貿易自由化政策。
那麼如何應對呢?與其將陣地拱手讓給不斷高漲的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政策,多邊自由貿易的支援者不如尋求保住多哈回合談判的積極成果。儘管無法期待2008年有所突破,但談判不能就此終結。
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經驗頗具啟發。曾經有3年時間,烏拉圭回合談判各國無法在農業、服務業和紡織品等政治敏感議題上有所突破,但談判各方依然堅持推進全部15項談判。結果,當1993年全球政治氣候好轉時,談判絕大多數的技術障礙已經得到解決。今年也可以採取同樣的策略。
在美國國內,2008年也不應當成為自由貿易政策的災難年,關鍵在於宣傳和理解。為了避免劇烈倒退,多邊自由貿易的支援者必須團結,更積極有效地參與全球化大討論,説服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相信進一步開發貿易是有益的。
挑戰在於,對自由貿易的支援和宣傳需採用新模式,接受自由貿易也具有負面效應的事實,併為全球化的受害者提出解決之道。唯有如此,我們或能阻擋保護主義的倒退趨勢,待全球經濟政治氣候好轉之後重拾貿易自由化進程。
[責任編輯: 張方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