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國內外糧食市場深度融合成趨勢

2016年05月23日 10:2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糧食進口已成為我國確保國內糧食安全、調劑餘缺的重要手段——

  國內外糧食市場深度融合成趨勢

  一艘艘滿載糧食的大型貨輪從美國、巴西、阿根廷等糧食生産大國港口起航,漂洋過海停靠在浙江沿海港口卸載糧食,如今已並不鮮見。

  隨著國內外糧食市場的加速融合,糧食進口已經成為我國確保國內糧食安全、調劑餘缺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年來國內外糧價嚴重倒挂導致糧食進口數量猛增,對國內糧食産銷格局有何影響,應採取什麼應對措施?最近,《經濟日報》記者深入沿海幾大糧食專用碼頭進行了採訪。

  東北港口首現玉米進口

  站在大連北良港碼頭,中糧貿易北良有限公司總經理孟凡傑感慨地説,去年從北良港首次進口商業玉米45.5萬噸,這是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對於背負高庫存壓力的東北玉米主産區來説,進口玉米猶如骨鯁在喉,感情上難以接受。

  但這卻是現實無可奈何的選擇,巨大的價差是導致進口玉米進入東北主産區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由於距離主産區較遠、運輸成本略高等因素,北良港的北糧南運業務逐年下降,拓展進口糧食業務成為新的選擇。去年東北港口抵港進口貨輪12艘,北良港就爭取到了10艘貨輪,佔東北糧食進口總量的83%。

  與糧食主産區的被動接受不同,糧食主銷區的港口選擇餘地更大。春末夏初,浙江舟山港碼頭一片繁忙景象。浙江60%以上的糧食是依賴省外調入和進口,舟山港作為我國水水轉机國際糧油集散基地,是浙江省通過兩種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區域糧食安全的重要物流節點。

  舟山儲備轉机糧庫主任林海紅介紹,目前該庫以進口糧食的轉机服務為主,以前一年的吞吐量50多萬噸,現在達到120多萬噸。“目前糧庫已經與益海嘉裏和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四大國際糧商建立合作關係,為這些跨國糧商在國內的油脂加工企業提供轉机服務。”林海紅説。

  廣東、浙江、福建等糧食主銷區,目前主要依靠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滿足省內糧食需求。近年來糧食進口猛增,大部分進入南方主銷區。以大豆為例,去年大豆進口超過8000萬噸,其中北方僅進口700多萬噸,餘下主要為南方進口。

  加強管理避免過度進口

  在福建漳州招商局碼頭西港區停靠著一艘7萬噸的巴拿馬貨輪,船上的進口油菜籽已卸載完畢。漳州招商局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文告訴記者,在碼頭附近有3家榨油廠,直接把進口的大豆或者油菜籽加工成食用油,銷往國內市場。

  在國內糧食供求有餘、儲備糧食較大的形勢下,進口糧食特別是高粱、大麥、玉米酒糟和木薯等飼料替代品,對國內北糧南運、糧食生産衝擊很大。

  對此,國家糧食局負責人表示,進口糧食增多,是我國糧食品種結構缺陷和國內外糧價倒挂雙重影響的結果,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深度融合的必然反映。一方面,三大穀物品種雖然實現了基本自給,但是存在結構性短缺,特別是小麥,有些強筋麥還不能滿足企業需求,需要少量進口。大豆是“短板”,必須依靠進口滿足國內需求。

  另一方面,近幾年來國際市場糧價持續下行,國內糧價成為全球糧價的“高地”,國內外糧食價差巨大,特別是那些沒有配額管理的大麥、高粱、木薯幹和玉米酒糟以其強勁的價差優勢大量進口,導致了進口量與産量、庫存量“三高並存”的現象。

  專家認為,避免糧食進口過度衝擊國內糧食市場,必須加強糧食進口管理。首先,從糧食價格入手,縮小國內外糧食價格差距。近年來,國家開始弱化政策市,啟動了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大豆、玉米臨儲政策已經取消,價格逐步與市場接軌,對進口糧食起到抑製作用。其次,通過關稅等手段控制進口替代品過快增加。有關部門已經採取一系列措施,在加強玉米、小麥、大米等糧食進口配額管理的同時,對於非配額管理的高粱、大麥、玉米酒糟和木薯等飼料替代品,實行許可管理,加強進口監測,對於邊境走私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管理。

  據了解,以上措施已經起到一定成效,今年初糧食進口出現明顯放緩趨勢,玉米、大麥和木薯進口同比大幅度減少。根據農業部市場資訊司提供的資料,今年1至2月,穀物共進口302.6萬噸,同比減36.6%;其中,玉米進口7萬噸,同比減94%,與此同時,玉米出口653.6噸,同比增2.1倍。糧食適度出口,也有利於緩解我國糧食庫存高企的問題。

  積極主動融入國際市場

  現在,我國糧食市場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是,隨著國內外糧食市場的加速融合,國內外糧食市場的關聯度越來越強,特別是近幾年國際糧食形勢對我國糧食市場的影響更加直接。

  專家表示,雖然糧食進口可以在調節國內糧食供應結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要防止出現某些糧食品種對進口的過度依賴,把握好進口的節奏和規模,既防止糧食大規模進口衝擊國內糧食市場,又防止引發國際糧食供應緊張。

  “積極主動融入國際市場,是我國有效防範化解國際風險的衝擊、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現實選擇。”國家糧食局負責人表示,我國應當堅持以開放發展理念拓展糧食行業發展空間,著力打造開放包容、互惠共贏的糧食流通産業國際合作體系。既要保持戰略定力,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又要利用好國際市場、國際資源;既要保護好國內糧食生産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利益,又要主動融入國際市場;既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又要推動糧食精深加工産品和糧食倉儲設施、機械設備、儲糧技術“走出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積極參與國際糧食標準和貿易規則制定,逐步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經濟日報記者 劉 慧)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