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成都12月4日訊 今日,雀巢銀鷺共同投資建設的成都銀鷺食品工業園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落成投産。成都銀鷺食品工業園係雀巢于2011年10與廈門銀鷺集團正式合資之後,首個由雙方直接投資建設的食品飲料生産基地,將主要服務於西南地區尤其是川、渝、雲、貴、藏等廣袤大地的消費者,提供方便、營養、健康的花生牛奶、八寶粥、雀巢咖啡即飲産品等食品飲料。
成都銀鷺食品工業園規劃用地530畝,年設計産能90萬噸,總投資17億元,主要設備均從歐洲發達國家引進,裝備有博高瑪、西得樂PET無菌冷灌裝、利樂A3高速無菌灌裝以及每分鐘1200罐的三片罐食品飲料超高速生産線。成都銀鷺項目的建設,充分發揮了銀鷺、雀巢合資雙方的優勢,一方面銀鷺在國內已擁有廈門、山東、湖北、安徽等4個年産百萬噸級的大型生産基地,擅于規劃、精於控制,在大型工廠建設和管理上輕車熟路;另一方面,作為具有150年曆史、在中國擁有20多個現代化工廠的雀巢,更是能夠將其先進理念、科學經驗尤其是環保節能、食品安全、工藝革新等特長融入到項目建設全過程。成都銀鷺從原輔料存儲、生産投料、原料預處理、UHT瞬間高溫殺菌、無菌灌裝裝瓶、貼標、噴碼、裝箱包裝、成品碼垛、成品入庫等環節,進行了科學設計且立足機器替代人工進行智慧控制、自動化管理,極大地提高生産效率又極好地保證了食品飲料加工全程的品質安全。
成都銀鷺食品工業園呈條狀式分佈,建築設計優美,功能佈局合理,自西向東分別為能動中心/污水處理、産成品存儲與發貨平臺、加工作業區、原輔料存儲區以及員工生活區,車間內部設置空中參觀走廊、生産管理及産品品質檢驗中心等,實現功能分區、流程科學、方便管控且人、物、車分流。工業園所有建築材料採用節能環保材料、生産照明最大限度利用天然採光配合LED冷光源,所有管線均安裝于回型共同管溝。該工業園在熱蒸汽供應上採用了LNG清潔燃料、在各加工環節進行了節水、節電和餘熱回收改造,在污水處理上除了進行一級A高標準處理外,還增加了中水回用系統建設。據了解,成都銀鷺食品試産以來,經測算的萬元産值能耗遠低於行業平均水準。
營養健康,奉獻美味。成都銀鷺食品工業園生産産品涵蓋了銀鷺拳頭産品八寶粥、好粥道、花生牛奶、醇核桃奶、雀巢即飲咖啡等全系列産品,選優材、用實料,包裝規格多樣化,既有易拉罐粥品飲品、又有PET瓶、利樂包飲料;既有兼顧旅遊休閒的小包裝、又有家庭餐飲大瓶裝;既有傳統口味、又將投入顆粒飲料、高端飲用水等新産品。正如雀巢所倡導“優質食品,美好生活”的核心理念,成都銀鷺將秉承銀鷺“傳承中華美食,創造美味、營養和方便的産品”,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需求。據悉,成都銀鷺達産後每年可生産各種飲料食品90萬噸、年産值50多億元。
今日上午,歷時2年多的施工建設,成都銀鷺食品工業園正式投産。成都市、新津縣及各部門領導,雀巢大中華區總工程師費力瀑(Philippe Glauser)、雀巢大中華區研發中心總經理連慧萍、銀鷺集團總裁陳清水、銀鷺集團執行總裁陳清淵等領導,與來自銀鷺食品集團西南地區經銷商、國內外知名設備、原輔料、包裝材料等供應商代表共同見證了成都銀鷺的投産。
銀鷺食品集團總裁陳清水在投産儀式致辭中表示,得益於當地優良的投資環境,便捷的交通條件、高效務實的政務服務以及成都市和新津縣兩級政府領導、各部門的關心支援,成都銀鷺食品工業園建設施工穩步推進;在發揮銀鷺既有優勢的同時,借鑒引進雀巢先進管理理念與經驗,成都銀鷺項目規劃設計與建設立足高起點,高標準,單位投資強度達每畝300多萬元、達産後畝均産值近1000萬元,將為西南地區廣大消費者提供營養、方便的多種複合蛋白飲品、健康可口的方便粥品,壯大成都市食品優勢産業集群,助力建設新津千億工業園區。
雀巢大中華區總工程師費力瀑先生代表瑞士雀巢集團、雀巢大中華區對成都銀鷺食品工業園的順利投産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表示,雀巢大中華區將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援雀巢銀鷺合資企業的發展,秉承創造共用價值的理念,助力當地農産品加工、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共同打造經濟發展升級版。
成都市新津縣委常委、副縣長左正洪先生高度評價了成都銀鷺食品工業園的投資與建設。他説,當前,成都市和新津縣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省委“三大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成都市改革創新、轉型升級,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攻堅克難,努力實現新作為。“成都銀鷺”項目短短的兩年多時間內,在新津建成世界一流的食品飲料生産基地,是新津深入實施“三大戰略”的重要成果。相信項目的建成投産,不僅可直接促進成都經濟發展,還將為整個四川乃至大西南的食品飲料行業樹立新的標桿。希望雀巢銀鷺繼續秉持“成為深受消費者可信賴的食品飲料行業領導者”的願景,堅持創新驅動,科學發展,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不斷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營養、健康的産品,同時充分發揮影響力和示範帶動力,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與新津縣加強合作。
投産儀式後,與會領導及嘉賓還實地參觀了成都銀鷺現代化、智慧化的生産線。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