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昨日獲悉,據全球乳品拍賣官網數據顯示,恒天然全球乳製品貿易網上拍賣系統10月6日拍賣交易價格指數總體上漲9.9%,平均中標價為2834美元/公噸,上期價格為2226美元/公噸。這意味近兩個月以來,拍賣價第四次上漲。
作為全球乳製品價格重要風向標,恒天然拍賣價連番大漲是否意味乳業“回暖”?對此,乳業專家宋亮告訴本報記者,此乃“暫時假像”,屬於恒天然“釜底抽薪”的招數,就消費市場而言,短期內疲軟局面不會改變,中國消費者不必擔心多掏牛奶、奶粉錢,而個股三季度業績仍會出現明顯分化。
恒天然減産推價格上漲
記者留意到,此番恒天然拍賣價再漲,是繼8月18日,漲幅14.8%;9月1日,漲幅10.9%;9月15日,漲幅10.9%後,第四次拍賣價格呈增長趨勢。“在漲價的同時,也應關注到恒天然在不斷減産,正在實施削量換價的策略,以努力追求財報好看。但這種通過減産刺激推動價格上漲的招數,缺乏實際動力,短期有效卻不能帶動其他主産區奶源一起漲。”宋亮告訴記者,恒天然主要供應方為中國、印度、東南亞多國、中東以及非洲部分國家,總體而言,這些國家目前都處於需求偏弱的狀態中,訂單量並不高,所以看似全球乳製品拍賣價四連漲,實際屬於恒天然“自娛自樂”成分居多。
為追求財報好看、利潤增加,恒天然已陸續放出“減産”、“裁員”、“壓低收奶價”、“下調股東分紅預期”等大招,其背景還在於今年全球奶源供應過剩、奶價不斷探底,自身經營承壓局面下,其不得不採取多種措施以拉升業績。而記者留意到,恒天然此前發佈的2014/2015財年下半年財報數據並不難看,在收入同比下滑15%情況下,稅後凈收益達到5.06億紐西蘭元,其凈利潤出現了183%的高增長。在宋亮看來,這種情況出現並不能算業績向好,而應歸功於其不斷削減成本。
國內奶價穩中有升
昨日記者獲悉,根據農業部對全國生鮮乳主産省價格定點監測發現,國內奶價穩中有升。數據顯示,9月份第4周(採集日為9月23日)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産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3.45元/公斤,比第三周上漲0.6%,同比下降12.0%。9月份第5周(採集日為9月30日)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産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3.45元/公斤,與第四週持平,同比下降11.8%。
對此,宋亮表示,九月以後,國內原奶價格有所回升,這説明各種措施在起效果,有利國內奶農恢復生産動力和信心;而歐洲奶源依然由於“井噴”而供過於求,目前價格平穩。“總體而言,無論紐西蘭、歐洲還是國內原奶價,全部都處於歷史低位,只是紐西蘭營造出了短期的連續向上行情而已。”宋亮認為。
消費升級擴容不易 乳業股三季度仍分化
在專家眼中,努力去庫存仍是當下乳企主旋律,為此包括不少一二線品牌仍得放下身段,繼續開打“價格戰”,但消費者卻明顯冷眼旁觀,很難因價格誘惑而喝奶量猛增。“消費行為的改變、消費升級的實現都要假以時日,對中國人而言,尤其是牛奶消費基礎薄弱的一些省份,短時間內通過促銷等方式讓家庭、個人愛上喝奶,並不是件容易事。”一位行業觀察者告訴本報記者,熱愛喝奶的人通常對價格不太敏感,不愛喝奶的人,低價也難撼動,所以超市價格“肉搏戰”慘烈同時卻難使市場蛋糕迅速擴容。
乳業股三季度表現會如何?對此,該觀察人士分析認為,陣營分化仍將明顯。“伊利、蒙牛、合生元的總體表現較被業界看好;光明、貝因美、雅士利、三元較為令人擔憂,有的是表現中庸,有的是短板明顯,有的是大本營失守,還有的則是高附加值明星産品迅速遇冷。”其認為。
在該觀察人士看來,感興趣的投資者仍可適當佈局乳業股,總體來説該板塊估值安全邊際依然較高。“但好壞還看各家經營。”其提醒稱。(記者涂端玉)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