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合生元奶粉被曝吃出白色蟲子 廠家拒絕送檢

2014-09-04 09:25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合生元奶粉被曝吃出白色蟲子 廠家拒絕送檢

   在合生元奶粉中吃出白色蟲子後,山東煙臺的趙女士憤而向廠家“討説法”。令她意外的是,廠家並沒有啟動系統的調查程式。趙女士提出和廠家一起將奶粉送檢,也被拒絕,“公司沒有這樣的服務”。

  “合生元不應該小看奶粉中的這條蟲子,我代表的是所有孩子的媽媽,”趙女士認為,“這條蟲子蛀壞的不僅是一罐奶粉,還在蛀壞合生元的品牌。”

  奶粉中吃出白色蟲子

  “家裏買的合生元奶粉生蟲結絲了,兒子喝了拉肚子。”煙臺龍口市民趙女士近日向中國青年網投訴稱,8月6日,她在給孩子衝調奶粉的時候,發現了一隻白色蟲子,並有結成絮狀的絲。

  “是一隻白色的長著翅膀的圓形小蟲,當時還是活的,”趙女士回憶,當看到這個“不速之客”時,她心裏“咯噔”一下,當即泛上一陣噁心。

  趙女士説,其實前一天她在倒奶粉的時候就發現了一串像纏成的絲一樣的東西,“我當時還以為是塑膠勺産生的靜電,沒有注意,還給扯掉了。現在想想應該是奶粉生蟲結絲了。”

  而同期,趙女士十八個月大的兒子也出現了腹瀉的情況,在就醫之後,“醫生説可能是有細菌污染了奶粉。”趙女士説。

  據介紹,發現蟲子的罐裝合生元奶粉,是趙女士今年7月8日在家附近的貝因美孕嬰連鎖店購買的。趙女士告訴記者,當時一共購買了三罐合生元“呵護較大嬰兒配方奶粉”,每罐238元。

  “這是新打開的第二罐,喝了將近三分之一。”趙女士稱,兒子一個月要喝兩罐奶粉。看到這罐奶粉生蟲,趙女士不敢再給兒子喝剩下的奶粉,也未開啟第三罐奶粉。

  中國青年網記者查看涉嫌問題奶粉外包裝注意到,其標識的生産批號為34238,“原産國”為法國。生産日期是2012年12月30日,保質期到2015年12月29日。

  8月7日,趙女士帶著生蟲奶粉前往貝因美孕嬰連鎖店。店家稱會積極找廠家協商解決,並説按照慣例,“將這罐奶粉換一罐(新的),再額外補償一罐奶粉。”趙女士告訴記者。

  賠償益生菌“關愛顧客”

  “食品安全不是小事,我買的奶粉出現了蟲子,其他人買的奶粉是不是也有類似情況,合生元奶粉究竟是否有安全保障?”趙女士認為,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她有責任把“奶粉中的蟲子到底哪來的”搞清楚。

  公開資料顯示,合生元奶粉的生産商為廣州市合生元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其成立於1999年,以研製益生菌起家,2008年開始推出奶粉産品。

  8月8日上午,趙女士撥打合生元售後熱線投訴相關情況。“一位王姓客服小姐詳細詢問了孩子在喝完奶粉之後有何反映,最終她的説法和經銷商基本一樣,換一罐賠一罐,只是得知孩子有腹瀉症狀後,又提出賠償一份益生菌給孩子調理腸胃。”趙女士有些哭笑不得,“孩子喝了他們家(合生元)奶粉拉肚子,廠家就説要賠袋益生菌給孩子調理腸胃,這不是很可笑麼,如果孩子的症狀是發燒呢?”

  合生元山東大區公關部高經理對此解釋,“合生元益生菌是公司的明星産品”,賠償益生菌“是關愛顧客的方式”。

  但趙女士對於這樣的答覆並不滿意,“我一遍遍地打電話就是希望廠家能派人來啟動調查,查明奶粉生蟲是怎麼回事,奶粉安全是否有保障,但廠家始終在和我談所謂的賠償問題。”趙女士説,“所以我後來就有些生氣,就提出賠償六罐奶粉,精神補償費3000元。我買了三罐奶粉,這其實還不到十倍賠償的數額。”

  趙女士告訴記者,在提出賠償要求後,合生元方面反彈很大, 8月13日,自稱是合生元負責人的一位女士就給她打電話,拒絕了精神賠償,還反問“你怎麼證明蟲子是在我家奶粉生的”?趙女士説,“難不成是我為了二百塊錢自己放進去的蟲子麼?我其實就想讓廠家派人調查,但他們就是不來。”

  合生元山東大區公關部高經理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則是另一種説法,他對記者表示,合生元平均兩到三天聯繫一次消費者,“但是消費者一直在堅持之前的賠償,一開始消費者就揚言要找媒體曝光”,他認為消費者是“漫天要價”,“消費者的要求超出了商家的承受能力”。

  “賠償我也可以不要。”趙女士不滿地向記者表示,她提出賠償額就是想督促廠家查明奶粉生蟲到底怎麼回事,奶粉從生産到擺上貨架這一過程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而廠家只想儘快息事寧人。

  白色小蟲來自哪?廠家拒絕送檢

  8月16日下午,趙女士再次來到合生元經銷商貝因美孕嬰連鎖店求證“蟲子到底來自哪”。

  “有可能是運輸過程中,裂縫撒氣進入了氧氣。” 聲稱自己做了十年奶粉代理的貝因美孕嬰連鎖店店長認為,蟲子不可能出現在生産環節,灌裝奶粉的時候絕對不可能生蟲,奶粉中是氮氣,生物不可能在裏面生長和存活。

  8月17日,趙女士再次撥打合生元客服熱線,一位姓武(音)的負責人表示,“蟲子是從哪來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也無法定性,無法判斷源頭。”該負責人説,合生元奶粉生産工藝是完全的流水線,後麵包裝也不會出現問題。

  當趙女士質疑合生元産品存在品質安全隱患時,該負責人稱,“合生元的産品是原裝進口的奶粉,每個批次都會經過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檢測,只有合格産品才會進行銷售”。

  趙女士提議,就涉嫌問題奶粉由合生元方面送檢或者雙方一塊送檢,但遭到對方的拒絕——“公司沒有這樣的服務”。

  上述負責人稱,趙女士可以諮詢相關部門,提供正規的檢查報告,公司承認官方的檢驗數據,將會根據檢驗結果做出相關處理決定。

  “我單方面送檢,廠家不承認檢驗結果我又能怎麼辦?合生元這麼大的廠家怎麼就不能送檢?即便自證清白也可以送檢呀。”趙女士鬱悶地説。

  合生元廠家為何遲遲未啟動調查程式,涉嫌問題奶粉是否可追溯到相關環節?8月26日,中國青年網記者致電合生元客服熱線,就趙女士投訴“奶粉生蟲”現象,了解相關情況。接線人員表示,會聯繫相關負責人給予答覆。

  8月27日,合生元山東大區公關部高經理電話回復記者,“合生元每一罐奶粉都有唯一的追溯碼,登錄追溯網站,在産品的外包裝都有標記。”不過既然可追溯,合生元廠家為何不啟動調查程式?高經理未正面回應,而是強調,“從技術上講,很難百分之百取證,我只能介紹操作工藝,合生元奶粉都是原裝進口,經過國家檢驗檢疫……現在處於高溫高熱天氣,不及時關蓋,就可能有飛蟲進入。”

  趙女士對這一説法並不認同,“廠家連生蟲奶粉看都沒看,怎麼就説什麼飛蟲進入,難以取證?”

  就合生元方面拒絕將奶粉送檢,高經理認為,“奶粉已經被人為打開。已經使用,不能呈現完整的樣本,消費者要求檢驗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他同時表示,若消費者堅持檢驗,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程式,需有關部門確認有必要二次檢驗,“也不可能只對一罐奶粉進行檢驗,而應該對這一個批次的奶粉檢測”。

  “最好的解決途徑是交給國家執法部門,”高經理表示,“(消費者)可以找消協,甚至食藥監局。”

  不過趙女士告訴記者,她曾致電當地的12315熱線,對方答應協調調查,但此後沒了下文。

  合生元品質事件頻發,“洋奶粉”只在中國銷售

  對合生元的官方答覆失望後,趙女士以自己的方式開始了“調查”。

  她在網上搜索發現,合生元奶粉生蟲案例已出現多起。如今年4月,有媒體報道,內江市民陳先生為兒子衝調奶粉時,發現奶粉中有一隻黑色小蟲;2013年3月,濱州市民趙女士剛買沒幾天的合生元奶粉,也生出活蟲子,7個月大的寶寶喝後吐奶腹瀉;2012年9月,陜西馬女士在沖泡合生元金裝3段奶粉時,發現奶粉內有小蟲……

  “合生元一直宣傳是歐洲原裝進口,就是圖個安心才買的合生元,原來出事也不是一次兩次啊。”趙女士感嘆。

  她注意到,蟲子、蒼蠅、金屬、明膠、菜葉、異味、變質……合生元産品各類品質問題多次被媒體曝光。據媽媽育兒網梳理,僅2012年八個月時間內合生元就出現品質問題16起。

  而據合生元日前發佈的2014年上半年財報,儘管營收與凈利潤均有所增長,合生元的品牌産品“合生元”奶粉和益生菌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均未達但到預定目標。合生元方面分析,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及集團銷售團隊“專注不足”造成的。

  據媒體報道,今年上半年財報出爐後,合生元遭多家評級機構降級。渣打認為,合生元前景黯淡,決定將其評級由“跑贏大市”降至“跑輸大市”;匯豐則由“增持”降級至“減持”。

  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合生元目前的會員行銷模式,已經將其網路和銷售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但由於合生元的出身和背景等原因,導致品牌形象尤其是口碑跟不上。

  中國青年網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合生元公司在成立之初宣傳中使用“法國合生元”的稱號,一直對外強調採用歐洲奶源原罐進口,並率先在市場推出超過300元/罐的高價奶粉,這樣的標榜甚至讓消費者一度以為合生元奶粉就是一個來自法國的品牌。

  不過2010年12月,合生元控股的合生元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招股書披露了合生元的真實身份:廣州合生元1999年8月成立,並於2000年註冊合生元商標。而法國的合生元公司,註冊于2008年7月,註冊資金僅為1萬歐元,業務為從事兒童營養品貿易。

  2010年12月17日,合生元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成功上市。

  2013年,在因涉嫌壟斷被發改委處罰1.6億元後,合生元總裁羅飛承認,這些來自法國的奶粉“只在中國銷售”。

  “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的合生元奶粉,怎麼就不能誠懇地對待消費者呢?”趙女士不解地説。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