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豆期貨走勢
戰爭名稱:2014年國際大豆之戰
戰爭雙方:賣方和買方
戰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國際大豆現貨市場
賣方構成:美國農業部、大糧商和國際基金
買方構成:大豆進口企業、貿易商、壓榨商
戰役經過:2014年1月至7月,共7次大型戰役
武器裝備:由播種面積、天氣、單産、消費、庫存、成本等數據構成的USDA報告,期貨、期權等金融工具
戰爭時間:2014年1月至6月30日
戰爭勝負:賣方完勝——美國大豆高位銷售完畢,基金實現完美逼倉,美方趁機低價收購南美大豆補庫存。
買方損失:每噸虧損200-400元;龍頭企業東淩糧油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虧34,000萬元,而去年同期則盈利3,028萬元。
原因分析:話語權旁落,國內企業境外暴露底牌,國內缺乏權威資訊數據等
美國農業部(USDA)在3月-6月的報告中接連下調美國大豆庫存,推動期貨價格扶搖直上,“配合”基金連續在CBOT逼倉到最後一刻。“此輪市場行情的環環相扣,再次證明了USDA的高超操盤能力,也再次展現定價權的威力。”一位市場人士感嘆説。
2014年以來,在美國農業部(USDA)報告的推動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扶搖直上,最高漲幅近26%。無數中國大豆進口企業或貿易融資商在經歷了痛苦的煎熬之後,被迫高位“點價”,鉅額虧損之後退出戰局。被國際基金狩獵的悲壯一幕再次重演。
戰役過程如下:USDA在3月—6月的報告中接連下調2013/2014年度的美國大豆結轉庫存,推動大豆期貨價格扶搖直上,“配合”基金連續在CBOT大豆3月、5月、7月合約上逼倉到最後一刻,把南美豐收的利空也當利多炒,營造了極端濃厚的利多氛圍。
而6月30日突然在季度庫存和播種面積報告中釋放極度利空,市場一夜之間翻轉。此時價格暴跌,于美國利益而言是完美的:美國大豆該賣的賣了,且都賣出了高價,並成功低價收購南美大豆補庫存;中國買家在高位該點價的也點完了;基金逼倉也獲得了完美結果,凈多單開始轉為凈空單。真的是一舉多得。
“我不是陰謀論者,但此輪市場行情的環環相扣,無縫對接,再次充分證明了USDA的高超操盤能力,也再次展現定價權的威力。”一位市場人士感嘆説。
硝煙還未散盡。業內人士分析,國際資本在期貨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之後,或會趁中國油脂加工及下游行業洗牌之際,繼續低價收購困危企業,實現低成本進入或擴張,進一步擠壓中國的民族大豆壓榨業生存空間。
投機基金步步為營
七次戰役完勝而退
第一次戰役:1月份賣方處於排兵布陣階段,雙方對峙並不激烈。CFTC數據顯示,大豆期貨多單量維持在23萬手左右,凈多單維持在1.5萬手左右。
1月份USDA相繼公佈了月度供需報告和季度庫存報告,數據均相對中性,也符合市場預期。當月大豆期貨價格衝高回落,波動較大,但漲跌幅有限。
不過,賣方意外得到買方內線支援:海關數據稱,中國在2013年進口大豆6,338萬噸,規模創下紀錄高位,較之前一年增加8.6%;且因壓榨利潤上升推動需求,2013年12月大豆進口跳漲至740萬噸。受此激勵,芝加哥大豆期貨1月、3月合約均有一定漲幅。
第二次戰役:賣方欲擒故縱,誘導買方步步逼近埋伏圈。CFTC數據顯示,2月份投機基金不斷增持大豆期貨多單,至月末,持有的大豆期貨多單高達282,790 手,凈多單達到211,816 手。美國農業部2月供需報告以表現平平的數據來掩護投機基金進場。而從市場表現看,其掩護效果確實斐然:報告公佈後,美豆盤面價格結束七天連漲,小幅回落。其中3月合約下跌6美分,報收1325.50美分/蒲式耳;5月合約下跌5.25美分,報收1312.25美分/蒲式耳;7月合約下跌2.50美分,報收1295.50美分/蒲式耳。
第三次戰役:賣方誘多心態過急,戰術出現小失誤,不得不通過小幅減持多單來“安慰”買方。數據顯示,整個3月份,投機基金一直在減持大豆期貨凈多單。
從3月供需報告看,美豆出口預估值上調、期末庫存下調,同時報告還分別下調了全球大豆産量和期末庫存數據,數據是利多的。但在報告公佈之前,市場對報告預期過高,普遍認為USDA會大幅下調各項關鍵數據,而報告的實際數據均低於市場平均預期,令投資者大失所望,導致利多的數據對市場實際影響偏空。
投機基金誘多失敗,在報告公佈後,CBOT豆類期貨市場大幅回調,其中最活躍的5月合約大幅下挫39美分,跌幅2.7%,成為2014年1月21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第四次戰役:賣方汲取上次教訓,再也不敢輕敵,此次格外重視農業部報告的利多效果。4月供需報告內容顯示,繼續下調美國和全球大豆期末庫存。其中美國大豆庫存量預估為1.35億蒲式耳,3月為1.45億蒲式耳,市場此前預估值為1.39億蒲式耳。無論是與上月數據相比還是與市場預期相比,均為絕對利多。同時,USDA將全球大豆庫存預估值下調至6941.5萬噸,3月預估值為7064萬噸。雙重下調給市場帶來充分利多影響。報告公佈後,CBOT大豆期貨5月合約期價盤中曾衝高至15.12美元,後來在獲利了結盤打壓下衝高回落,盤終仍上漲12.75美分,報收于1495.25美分/蒲式耳,仍為2013年7月23日以來的最高水準。
第五次戰役:4月供需報告的效果之佳令投機基金深受鼓舞,5月供需報告繼續鼓吹利多,將此次戰役向縱深發展:預計美國陳作大豆年末庫存預估為1.30億蒲式耳。新作大豆産量預計為36.35億蒲式耳,創紀錄高位。數據顯示美豆舊作庫存低於市場預期,新作産量創紀錄且庫存高於預期,引發買舊賣新套利交易,美豆表現為近強遠弱。CBOT大豆期貨7月合約上漲17.50美分,報收1487美分/蒲式耳;8月合約上漲15.50美分,報收1422.75美分/蒲式耳;11月合約上漲2.25美分,報收1226.25美分/蒲式耳。
值得注意的是,投機基金已經悄然減持,開始為大撤退做準備。CFTC數據顯示,投機基金持有的凈多單從166,501手下降到116,898手。
第六次戰役:發佈2014年6月供需報告,利多利空消息齊出,借期貨價格的震蕩,不斷吸收更多的買盤進入。而投機基金繼續伺機出貨,此間凈多單下降21769手或17.5%。
報告內容顯示,2013/2014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數據下調到了1.25億蒲式耳,約合884萬噸,這佔到消費預期的3.7%,成為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準。同時將2014/2015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庫存數據上調了65萬噸,達到創紀錄的8288萬噸。
報告公佈當天,CBOT大豆市場劇烈波動,四分鐘內波動幅度超過10美分,走勢忽漲忽跌,收盤時7月合約下跌17美分,報收1445.50美分/蒲式耳;8月合約下跌12.50美分,報收1382.75美分/蒲式耳;11月合約下跌8.75美分,報收1220.75美分/蒲式耳。
第七次戰役:賣方全線出擊,6月30日公佈的美國農業部種植面積報告極度利空:當日的種植報告預測,美國2014年大豆種植面積為8480萬英畝,年比增加11%。預測收割面積為8410萬英畝,年比增加11%,也將創紀錄水準,較2013年增加740萬英畝。密歇根、明尼蘇達、內布拉斯加、紐約、北達科他州、俄亥俄、賓夕法尼亞州、南達科他以及威斯康辛州種植面積創歷史紀錄。受此影響,當日美豆暴跌70.2美分或5.57%,基本上令買方毫無退卻的機會。投機基金凈多單繼續大幅減持11034手或23%。而截至2014年7月8日的過去一週,投機基金持有的大豆期貨凈多單居然下降到4,478 手。可以説,投機基金在七次戰役完勝後已實現全身而退。
基金埋伏始於去年
業內人士分析,實際上,本次美國基金逼倉的時點最早要追溯至2013年第三、四季度。當時,中國大豆壓榨行業壓榨利潤由上半年的虧損嚴重轉向了利潤豐厚的狀態。同時,2012年的美國大豆欠産導致大豆2013/2014年度庫存使用比一直處於較低水準且不能有效恢復。為了防止大豆供給不足,中國買家在豐厚利潤的吸引下加大了大豆的進口力度,進口數量高於去年同期且高於實際需求,同時也造成了美國庫存的急劇下降。
2014年3月31日,美國農業部季度庫存報告顯示,截至3月1日美國大豆庫存降至9.923億蒲式耳(約合2682萬噸),為2004年以來最低。但農業部報告沒有反應的是:我國大豆港口庫存卻不斷增加,4月末我國大豆港口庫存增至約660萬噸,超出合理庫存20%以上。
但由於前期集體看空美盤,國內大豆進口企業有不少訂單沒有點價。而令未點價企業措手不及的是,隨著船期鄰近,在美國庫存降至歷史低位和南美大豆産量下降的炒作下,CBOT大豆期貨價格不斷上漲,CBOT大豆合約價格自去年8月的1212.8元/蒲式耳持續上漲至今年4月末的1530.8元/蒲式耳,漲幅逾26%。
長江期貨分析師韋蕾分析表示,價格上漲的背後推手是國際基金。從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佈的持倉數據看,2014年1月以來,CBOT大豆期貨凈多持倉持續攀升,凈多持倉從1月7日142263手增至2月25日211816手,創下階段新高,增幅高達49%。
中國糧油商務網總經理劉賢武説,美國農業部是美國人的政府機構,無論是數據採集還是報告公佈,更多的是為美國的本國利益服務。南美尤其是巴西大豆是美國大豆的最大競爭對手,中國是世界大豆的最大消費國,也是美國和南美大豆的最大進口商,從報告公佈的歷史數據和CBOT期價波動情況來看,在南美大豆出口期對CBOT大豆期價的打壓以及在美國大豆出口期對CBOT大豆期價的推漲現象比比皆是,從概率論角度看,基本可以形成規律。
“CBOT價格形成是以美國為中心,美國農業部數據單純著眼于美國國內庫存,我國國內大豆基本面變化情況在CBOT被‘選擇性’地忽視。在美豆庫存降至歷史低位的表像助推下,知道中國進口大豆企業有大量未點價的國際資本,持多單大舉進入,抬高CBOT大豆期價,目的是逼中國油廠高位點價。”韋蕾説。
“甚至國內的一些産銷數據也要到美國農業部網站上去搜尋。”銀河期貨分析師梁勇無奈地説,這種情形屢次上演,但毫無辦法。國內從政府到企業長期沿用美國農業部公佈的數據,沒有權威數據可供全國各類企事業單位使用,導致國內投資、交易只能按照美國指揮棒的方向走。
管窺進口商損失
雖然詳細統計進口商特別是部分貿易融資商的具體損失難度很大,但劉賢武分析,以進口巴西豆為例,以180美分的貼水來計算,如果此前被迫在1400美分以上點價,按目前的油粕價格來看,每噸要虧損400元以上,有部分進口商以當初將230-240美分左右的價差將點價轉到11月,按目前的11月合約價格來計算,每噸壓榨虧損大約也會在200元左右。
而龍頭企業廣州東淩糧油(行情,問診)股份有限公司的201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也顯示,其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虧損34,000萬元,而去年同期則盈利3,028萬元。該公司的業績變動原因説明如下:
2014年上半年,國內大豆加工行業形勢嚴峻。上半年國內大豆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幅度較大,導致大豆加工産品的供應量也大幅增長;同時,下游飼料、養殖、餐飲等行業均不景氣,導致市場對豆粕和豆油的需求持續低迷。隨著養殖業旺季的到來,二季度豆粕需求已逐步小幅改善。
由於美國國內大豆庫存緊缺,美國芝加哥期貨價格在上半年有較大幅度的上升,造成公司原材料採購成本和套保費用大幅增加,原材料採購與成品銷售價格倒挂情況嚴重,導致上半年全行業壓榨利潤出現嚴重虧損,但二季度行業壓榨利潤虧損幅度較一季度有所收窄。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