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宗慶後:強化企業主體責任 打造品牌信譽

2014-06-11 10:45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後在參加2014年中國食品安全論壇時表示,針對食品安全,食品企業作為生産經營主體,責無旁貸。娃哈哈集團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食品飲料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品質安全管理、資訊技術及良好的輿論環境,打造企業品牌信譽,實現市場與企業雙贏。

  通過技術進步推進企業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他講到,娃哈哈27年的發展實踐讓我們深知,要確保食品安全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科技進步,為了實現在食品領域的技術進步和創新,我們建立了集團自己的研究院,總投資近4億元,光儀器設備價值就超過2億元,並從國內外引進多名教授、博士作為學科帶頭人,全面、系統地開展基於食品安全的企業産品研發、設備創新等研究工作。我們的企業技術中心通過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分析中心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實驗室認可,具備了針對食品各種常規指標和危害因子迅速檢測的手段和方法,成為國內率先擁有國家級水準檢測實驗室的食品企業之一。此外,集團借鑒國家衛計委的相關做法,積極構建企業産業鏈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機制,有效杜絕了不合格原料進入加工工序、消除食品安全品質隱,取得了一定成效,提升了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水準。

  實施“前道服務後道,後道監督前道”的品質安全管理體系

  他説,食品産業鏈包括由農業、食品加工業、批發零售業和物流配送業等相關企業構成的食品生産與供應網路系統,整個産業鏈涵蓋種植、養殖、生産、加工、運輸、儲藏、銷售等多環節,全鏈條中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會造成食品不安全。娃哈哈産業鏈具有供應商多、生産廠分佈廣和銷售渠道遍佈全國各地的特點。我們基於最早生産娃哈哈兒童口服液積累的品質管理經驗,逐步完善形成了“前道服務後道,後道監督前道”這一具有娃哈哈特色的全員、全過程、全面品質管理理念,全面落實品質責任制,將“監督上崗位、做好本崗位、服務下崗位”的管理要求貫徹到每一員工,實現層層監管、相互服務、相互監督,確保公司産品品質穩定和統一。同時娃哈哈專門成立了市場督察部,對流通環節和消費終端的産品品質經常進行檢查追蹤,並建立經銷商品質反饋制度,要求經銷商每月反饋産品品質意見,做到每一瓶産品從原料供應、組織生産、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全程監控,確保食品安全。此項管理創新獲評2013年度第二十屆國家級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利用資訊技術構建企業食品安全品質追溯系統

  他表示,娃哈哈大力加強資訊化建設,引進海外學科帶頭人自主開發了多個適用於娃哈哈生産運營實際的資訊化管理系統,包括從來料進廠到成品出廠的檢驗控制系統、結合車間成本核算和品質監控的生産製造控制系統(MES)、産供銷調度系統、生産發貨資訊管理系統和消費者投訴管理系統等,做到了每批原料、每個班次、每個環節、每批産品都錄入到資訊管理系統,確保每個産品、每個批次、每道工序出現的問題都能追溯到具體責任人。下一步我們還將研發智慧化自動生産線,利用先進感測器等元件自動監測與控制每道工序的工藝參數,對每一道生産工序全部實現智慧化實時控制、實時記錄、全程監控,將目前的事後監控模式變為事前自動監管模式,進一步提高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

  建立食品安全良好輿論環境實現社會共治

  他舉例到,娃哈哈這些年來亦屢受負面虛假資訊的影響。最為典型的就是2011年在網路上大肆炒作的“營養快線凝膠事件”,把正常的蛋白質凝結現象歪曲成凝膠,並用惡意抹黑的煽動性語言,污衊産品的聲譽。雖經通過正面回應澄清了事實,但還是使我司遭受了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再比如,近期又有部分網站、微信出現了説娃哈哈富氧水産品忽悠消費者的負面報道。實際上國家衛生部早在2007年就出臺了《衛生部關於同意加氧飲用水作為普通食品管理的批復》(衛監督函〔2007〕169號)的管理規定,批准加氧飲用水作為普通食品管理,並要求“所使用的氧氣應符合醫用氧要求,氧氣純度不低於99%,製成的飲用水中含氧量不應超過150mg/L。”娃哈哈富氧水正是嚴格按照衛生部這一規定生産的,並經品質監督部門審查批准取得了産品生産許可證(QS認證),品質和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他呼籲要進一步加大對網路資訊、特別是負面資訊發佈的管控,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進行食品安全資訊的發佈,對造謠傳謠的違法行為給予嚴厲打擊,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輿論環境。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