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舌尖3”不妨先聽觀眾意見

2014-05-12 10:33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關注事件:“舌尖2”第四集《家常》

   核心觀點:想要拍一部觀眾喜歡的紀錄片,就要知道觀眾喜歡看什麼。

   昨天是母親節,在這個“母親”應該受到無限褒獎的時刻,一個母親卻受到了很大範圍的爭議。那就是上週五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2》第四集《家常》中的來自河南的媽媽。為了女兒在上海學習中提琴,她背井離鄉,甚至婆婆重病都沒有回家看望。對於我們這個“孝字為先”的民族,這樣的故事多少還是有點傷心,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舌尖2”的討論。

   第四集《家常》講述了很多普通的家常菜,這本應該是最能“喚醒”最多觀眾味覺的一集,卻遭到不止一位網友這樣的評論,“‘舌尖2’前四集裏最差的一集”,甚至更有“三觀不正”的點評。想必這和那個為了女兒教育拋棄一切的母親有關。

   片中的子鈺媽媽在鏡頭前的哭訴,讓觀眾感受到的是拍攝者更多的同情和包容。在孝字當頭的中國傳統觀念中,這有些難以讓人接受。《家常》的導演鄧潔在看片會上曾經介紹,子鈺所住的那個弄堂裏有好幾家都有子鈺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説,這是當下中國父母在教育問題上的畸形現狀——為了孩子的教育要拋棄一切。這也必然引發了人們爭論的——為了孩子,放棄了對長輩的責任和義務,難道技能的學習就遠遠大於基本的做人道理的學習?更值得探討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和片中的上海紅燒肉沒有太多關係,這樣的選擇也難怪一些觀眾難以理解。

   其實,“舌尖2”從播出以來就一直受到“美食變少”的話題困擾。通過美食講人物,是總導演陳曉卿從第一季就堅持的態度,用他的話説,“在第二集中,我強化了這一點。”所以依舊期待美食的觀眾,就稍顯失望。

   如果希望做成一個給大眾能接受並且喜歡的紀錄片,社會主流價值觀和觀眾口味確實是要考慮的一個問題。相比來説筆者更喜歡第三集《時節》中對“切糕”的處理——只談美食,不留觀點。

   “舌尖”火爆熒屏對於中國的紀錄片的快速發展作用很大,尤其是更多觀眾愛看的所謂“商業紀錄片”。陳曉卿自己也曾説過,想要拍一部觀眾喜歡的紀錄片,就要知道觀眾喜歡看什麼。“舌尖2”在播出的過程中,也根據觀眾對美食的訴求做了調整。從目前的反饋看,似乎觀眾對美食的期待更高,那麼如果設計時就多加入一些美食的鏡頭,問題還會存在嗎?這種估算的結論很難下,因為”舌尖“的魅力就在於美食與人文的結合。現在觀眾對”舌尖“的吐槽,很難説不是因為“舌尖”的關注度所造成的高期望值。據透露,目前“舌尖3”已經在籌劃中,“舌尖3”應該走一個怎樣的路線,倒是不妨更廣泛地聽聽觀眾意見。(解辰巽)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