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散去,大家又開始為晚上的銷售準備食材。記者 鄭萍萍攝
張天一和他的米粉店最近很火。他的名字時常與“北大碩士”、“90後”聯繫在一起。雖然不喜歡被貼上標簽,但從北大法學院畢業後選擇開米粉店,還是讓張天一賺足了眼球。
半年前,張天一曾經走上求職類節目《非你莫屬》的舞臺,彼時的他揮斥方遒,面對老闆們的提問侃侃而談,卻也同時給人留下了心高氣傲,不切實際的印象。現在的他在北京環球金融中心地下一層一間37平方米的米粉店內,做米粉、上菜、招呼客人、收拾碗筷、倒垃圾……除了體重下降了30斤這一“額外收穫”,張天一的話語間也少了一些桀驁,多了一份平和。為了宣傳新店,張天一曾跑到街邊去發傳單,“現在在路上有人發傳單給我,我都會微笑著接過來。”因為體驗過發傳單的辛苦,才更尊重發傳單的人。這也是張天一創業的初衷——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才能真正地融入生活。
中午時分,北京CBD的白領們從寫字樓裏走出,三兩一群。他們穿著各式職業裝,穿梭在一家家飯館的門前,手裏攥著手機、錢包,還有工卡——那種“打卡人生”正是張天一和他的夥伴們極力抗拒的生活。白領們在米粉店門前排起了長隊,門把手上早已挂上了“米粉已售罄”的牌子。有人經過,好奇地舉起手機拍照;有人在店裏吃的滿頭大汗,還嚷著再加點辣。店裏的顧客和這家開張不久的米粉店一樣充滿活力,臉上大多挂著興奮的笑容。
在店裏忙活的時候,張天一習慣戴著藍芽耳機接電話,他説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雙手,達到口、手、腳並用。他的手機每天會接到超過100個電話,除了預定米粉的顧客,還有半夜找他傾訴的陌生人,他們大多也是處在艱難時期的創業者。
儘管剛剛開業20天,米粉店生意紅火的程度已經超出張天一的想像。“開店之初,我們在想沒人來怎麼辦,現在則是在想人太多了怎麼辦。”起初,他們預計每天能賣出50份米粉,但在媒體的報道之下,米粉店的知名度迅速擴散,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賣出400份。有人專程從遠處打車過來一飽口福。只有19個座位的小店在就餐高峰期愣是容納了30人。後來,張天一和他的夥伴們不得不每日限量提供120份米粉,上午70份,下午50份,通常情況下,需要提前半天通過電話預約才能排上號。
有人説這是饑餓行銷,張天一略顯無奈,現在的設備全天候運轉也只能提供這麼多米粉,再壓縮時間,米粉的品質就無法得到保證。店裏挂著“碩士粉,良心粉”幾個大字,正在吃飯的湖南姑娘激動地説,在北京很難吃到這樣地道的米粉,別的店很多米粉都加了明膠。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