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太平洋經濟合作協會發佈部分嬰兒奶粉商業運營分析報告

2014-03-24 15:20 來源:人民網-食品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民網3月24日電 據紐西蘭乳品網(NZDN.CO.NZ)消息:受太平洋經濟合作協會(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uncil)委託,日前科裏奧利(Coriolis)科研公司對全球最有價值的嬰兒配方奶粉的主要供應現狀以及商業營運模式進行了研究,並對企業的經營和政府的政策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分析。

  科裏奧利的報告中指出,紐西蘭的嬰兒配方奶粉在20世紀初就已經出現了。當時是由葛蘭素(Glaxo)公司進行生産和開發。但大約在上個世紀中期,葛蘭素公司轉型為跨國制藥公司葛蘭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由此終止了繼續在紐西蘭生産嬰兒食品的項目。從此之後一直到2003年,紐西蘭都一直沒有把重心放到嬰兒食品上。直到恒天然集團(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在紐西蘭哈密爾頓(Hamilton )地區投資了加太(Canpac)奶粉工廠,並對其加工流程和包裝設備進行了更新和升級以後,紐西蘭嬰兒配方奶粉的時代才真正開始。在過去的十年裏,恒天然又投入鉅資來提升嬰兒營養産品的主要供應資源,從原料到大容量嬰兒配方奶粉包裝,從大容量包裝到零售包裝,再從零售包裝到批發給供應商,恒天然的嬰兒配方奶粉的産業鏈規劃的井井有條並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恒天然的成功為紐西蘭的其他廠商帶來了啟發,一個個乳品企業(承包商)趁勢追上。最具代表性的企業(承包商)有,紐西蘭的西部乳業(Westland Milk Products)、 西萊特乳業(Synlait)、 善騰集團(Sutton Group)和新益美集團(New Image Group)。於此同時,中國的四大乳品公司有三家也看好了紐西蘭的乳品資源並進行了投資生産,他們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伊利,蒙牛和光明。

  這些乳品生産加工商的出現,為紐西蘭的品牌商創造了機會,他們和這些廠家簽訂了加工合同,創造了自己的紐西蘭嬰兒配方奶粉品牌並出口向中國市場。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市場上一下子出現了幾百家打著“純凈紐西蘭”旗號的嬰兒配方奶粉産品。

  由於紐西蘭是奶粉出口大國,所以一些大型的跨國公司也開始選擇收購紐西蘭的原料。其實不管是哪個國家的嬰兒配方奶粉産業,主要的企業就只有那麼幾家,而他們通常都是跨國型公司並且旗下會有分機構或者子公司。

  就拿雀巢(Nestle)和達能(Danone)來舉例説明,大的跨國公司和其子公司的關係就像雀巢的子公司是輝瑞(Pfizer),輝瑞下的牌子有惠氏(Wyeth)。達能的子公司是紐迪希亞(Nutricia),紐迪希亞下的牌子有可瑞康(Karicare).

  當今大家都把眼光集中在中國市場,所有跨國型的乳品公司都在和中國的本土乳製品企業搶奪中國市場,並且將在未來的幾年打的“你死我活”。

  從科裏奧利報告中的數據我們還可以看出,跨國型乳品公司在不同的國家的市場佔有率,紐西蘭與一些跨國公司的商業關係。

  在紐西蘭市場,達能(Danone)旗下的紐迪希亞(Nurticia)的銷售額有64%,亨氏(Heinz)為20%,雀巢(Nestle)只有12%。在這些跨國企業中,只有達能在紐西蘭本地有自己的一個工廠。而其餘的企業的産品都是靠進口或通過承包商來完成生産的。

  在中國市場, 跨國型企業共佔有 40%的市場份額。雀巢(Nestle)的銷售額是12%,其次是美讚臣(Mead Johnson)和達能(Danone)各佔10%。雅培(Abbott)佔4%,亨氏(Heinz)佔3%還有菲仕蘭(Friesland)佔1%。

  而中國本土乳品企業的品牌佔有率非常小。其他一大部分市場都被一些小的品牌商所佔據。其實中國市場仍然處於高度“零散化”狀態,也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完善,但是最終一定會完全整合的。

  紐西蘭乳品網記者從以上科裏奧利的報告中了解到了很多值得消費者關注資訊與資訊。目前,所有以紐西蘭品牌名義走進或正在準備走進中國市場的紐西蘭品牌嬰兒奶粉,都在焦急的等待中國認監委剛剛結束的,對紐西蘭部分紐西蘭乳品生産商進行審檢認證的最後結果,因這一結果將會最後決定哪些品牌會被批准或被取消在中國市場合法銷售的命運。(記者 曉光)(數據來源:科裏奧利科研公司 數據翻譯:Jenny Yao)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