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被炒得沸沸颺颺:著名品牌賽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中,含有一種名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劑,這種添加劑也被用於生産瑜伽墊和鞋底。這種添加劑有沒有問題?我國相關標準是否低於其他國家?
麵包含有“鞋底”成分?
星巴剋日前發佈聲明稱,經與供應商核實,在星巴克中國門店內銷售的部分糕點中使用的小麥粉原料,含有偶氮甲酰胺這一添加劑。但是,此添加劑成分完全符合中國相關食品安全法律法規。
記者就偶氮甲酰胺的危害性問題採訪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張儉波。他介紹説,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對偶氮甲酰胺作為食品添加劑進行了評估,認為該物質作為麵粉處理劑的可接受水準為0—45毫克/公斤麵粉。因此,只要麵粉中的添加量不超過該水準,不會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損害。
但美國普渡大學博士、食品安全專家王澤斌介紹,雖然這種物質對消費者沒有什麼危害,但在生産過程中可能會導致工人出現過敏與哮喘等問題。所以,澳大利亞和歐盟的一些國家禁止將它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
含有偶氮甲酰胺的塑膠可以用來生産鞋底,就是“麵包中含有鞋底原料”嗎?王澤斌認為,這種理解缺乏邏輯,“澱粉可以用於生産可降解塑膠,就可以宣稱‘麵包中含有塑膠飯盒成分’嗎?許多食品乳化劑也用於油墨生産,可以宣稱‘冰激淩中含有油墨成分’嗎?”
我國標準低於別國?
事實上在食品領域,“歐美禁用、我國仍存”的説法一直困擾著部分消費者。我國食品方面的標準普遍低於歐美嗎?事實並非如此。
例如,由於飲食習慣不同,嬰幼兒奶粉標準中,歐洲蛋白質標準低於我國,日本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標準也低於我國;美國允許在飼料中使用在我國被禁用的多種瘦肉精;作為中國人的主食,我國大米中鎘的限量就比日本標準嚴格,這些都是標準“內嚴於外”的例子。
國標應怎麼制定?專家認為,國標的制定首先要科學合理;其次則是引導行業發展,制定可操作性強、可落實的標準。而且,我國還存在很多高於國標的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國標只是“最低門檻”,並不是“天花板”。
緣何談“添”色變?
張儉波指出,我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均是經過嚴格安全性評估和工藝必要性評價的,前者主要保證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不會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損害,後者則保證食品的生産加工者使用食品添加劑是必需的,保證其使用的目的是使食品“變得更好”。
那為什麼有眾多消費者視食品添加劑如洪水猛獸?專家認為,政府監管部門、科普組織都應加強與公眾間的風險交流,適時釋疑解惑,才能逐步消除公眾的焦慮感。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多次呼籲,為加強風險交流,政府可設專門機構,加強投入和專門人才的培養;民間建立權威的科學資訊平臺;所有利益相關集團和個人共同努力,主動參與和推動科學的風險交流。(綜合本報記者白劍峰及新華社報道)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