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狗不理成“包子中的LV” 2兩包子48元消費者抱怨價高

2014-01-20 10:31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包子在咱們老百姓心目中,一直都屬於"平價美食"。早晨上班路上,來二兩,六七塊錢,不貴也能填飽肚子。但"老字號"狗不理最近幾年走的就不是這個"傳統"的親民路線,在天津的狗不理旗艦店裏,一屜2兩的傳統豬肉包就要48元,折算下來,一斤包子就240啊。

  可以説是天價了。是,有點吃不起。但我最近聽説,一貫"高大上"的狗不理也要降價了,而且不少套餐的優惠幅度高達50%。原先,一屜狗不理包子為什麼能賣出這麼高的價錢?而現在,"狗不理集團"的降價又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呢?

  狗不理包子,作為天津的城市名片,一直都是遊客來津必點的美食。大家都想嘗嘗傳説中"薄皮大餡十八個褶"的狗不理到底有多香。名聲在外,狗不理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某美食網站顯示,來狗不理坐落在天津的旗艦店消費,每人平均至少100來元。甚至有人戲稱狗不理是包子界的LV。LV咱買不起,這狗不理普通老百姓也不是想理就能理的。本地人楊先生就説,雖然會偶爾帶外地朋友來吃個新鮮,但還是覺得價格偏貴:

  楊先生:雖然是天津人,但是有一年了沒去,上次去的時候也是外地來朋友,大家都覺得應該去吃一下狗不理。但是有的時候確實是因為價格問題,普通的消費者覺得好象確實有點高,狗不理還是真的要好好考慮考慮。

  隨便翻看各家美食網站的留言,因為價格對狗不理的消費體驗頗有微詞的食客委實不少。"好吃是好吃,就是對不起這個價"是我們最常看到的評價。面對消費者的怨言,狗不理集團董事長張彥森也有委屈:

  張彥森:狗不理不像有的媒體以訛傳訛,一屜包子200多塊一屜,它不可能呀。包子我這塊我不降價,為什麼呢?外地來我營造一種天津的文化,然後我給你説天津快板,我給你提供各種服務。這麼多的服務,我把它降到48塊錢一斤,企業這個産品一定要黃,他沒有利潤空間支撐這些孩子為你服務。

  張彥森的委屈和食客的抱怨,其實是雙方在"吃包子"這件事的定位上出現了分歧。食客認為我是來品嘗地道小吃的,理應物美價廉。但狗不理則一直把包子的餡裏"和"上更多"附加值",讓傳統美食"高大上"起來。旅遊接待和商務宴請才是企業的主攻目標。但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高檔餐飲所受到的衝擊已經讓經營者感受到了"調轉船頭"的必要:

  張彥森:咱們整個社會在消費上他是一個浮躁期,追求什麼?越貴越好,所以你把包子弄成LV了,但是有這個市場,有這個需求,但是脫離群眾了。現在隨著積累,隨著國家大的形勢的轉變,那麼我們必須降身段,為大眾服務。過去上來一個菜,這兒擺一個綠葉,那兒弄一個花,這都是成本,這全部都去掉了,實際上菜就是菜,你上這麼多附加值幹嘛,其他的不要,所以把價格降下來。

  最近,狗不理按照天津市最新出臺的公務接待每人60元的標準推出了8人480元,10人600元的公務接待套餐。針對年輕人的特點,狗不理還和很多剛開的飯館一樣在團購網站上推出自己的特價套餐,甚至增設了外賣窗口。雖然,這一兩包子該多少錢,一分沒少,但多種銷售模式也許會讓消費者的體驗有所提升。公司門口正好有家狗不理的王小姐告訴記者,要是一頓吃下來能在40元以下,她就覺得這個價可以接受:

  王小姐:他們有外賣窗口,48一斤那個包子我覺得還是很合適的,就是面對我們老百姓,就像我們小女孩兩三個人,一個人也就吃個2、3兩,一個人十幾塊錢。比別的普通的快餐乾淨衛生,挺有保證的。

  "狗不理"的困惑其實在眾多老字號當中很有代表性。保持口味正宗、附加文化概念讓本來"親民"的"美食"變得"高端",但企業的經營理念卻沒跟著價格"與時俱進"。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狗不理"的這次"轉身"對整個行業都有啟示作用:

  趙萍:中國的老字號傳統上都是屬於為少數高端人群服務的,幾乎都是常在深閨人未食,狗不理包子原來是中等偏高端這樣一個市場定位,價錢到大中市場。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也還是對這個品牌的美譽度還有信任程度都比較高,因此普通的消費者來説,還是有相當的吸引力的。當前大眾消費呈現一個平穩快速增長的態勢,而高端增長速度明顯下滑甚至是呈現負增長的一個大的背景下,老字號的發展應該也更多的有親民的舉動。

  這親民和高端咱們得兩條腿走路,你得讓它既能成為日常生活的好伴侶,也能成為地方文化的亮名片。理不理怎麼理咱們老百姓自己去選擇。(記者陳慶濱 張聞)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