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月餅期貨”交易鏈將斷 黃牛生意不好做

2013-09-18 10:36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秋節臨近,微信、微博、短信上瘋傳著關於“月餅期貨”的一條資訊。

  “廠商在賣月餅期貨:月餅廠商印了一張100元的月餅券,以65元賣給了經銷商,經銷商以80元一張賣給了消費者A,消費者A將月餅票送給了B,B以40元一張賣給了黃牛,廠商最後以50元一張向黃牛收購。你看,沒有生産月餅,廠商賺了15元,經銷商賺了15元,A送了人情,B賺了40元,黃牛賺了10元。廠家生産月餅票就行,這就是月餅證券化。你懂了嗎?”看了上述資訊,不少消費者都覺得如夢初醒。

  在這個所謂的商業邏輯裏,從廠商到經銷商、黃牛、消費者,所有的5個環節都十分“合適”,不是賺錢就是賺了人情,真有這麼好的事嗎?

  “黃牛”稱今年生意不好

  宣武門附近一家大商場門前,一個“黃牛”低聲向來往的行人招徠生意:“收卡、收券……”正找尋“黃牛”的記者停下腳步,與其中一位攀談起來:“月餅券收嗎?”

  “你有多少?是什麼牌子的?”這位“黃牛”姓王,在與記者的攀談中表示:“你怎麼才出手?眼看過節了,這幾天月餅券已經是一天一個價兒了。”記者表示有1張哈根達斯冰淇淋月餅券,票面價值348元,“黃牛”開價100元。“怎麼這麼低?”記者表示不滿。

  “到明天你就砸手裏了!時間太緊了,不好出手!”“黃牛”不肯讓步。在與“黃牛”的討價還價中,記者借機打探消息:“反正有廠商給你們托底呢,你賣不出去廠商可以回收啊?”

  這位“黃牛”表示,自己以收購商場的儲值卡為“主業”,月餅券只是“兼職”,今年由於政策引導反對浪費,各單位發放月餅的數量明顯減少,使月餅券的數量也大為縮減。“説句實話,今年還真沒聽説哪個廠商回收自己的月餅券,我收月餅券也是為了送禮。”這位“黃牛”看起來挺“實在”,他收月餅券是想送商場的“關係戶”。

  記者向商場周圍的幾位“黃牛”打探後發現,反對浪費的全民呼聲,讓前幾年大行其道的月餅券銷售、送禮、回收的這一條鏈條,發生了“斷裂”。因為數量減少,很多市民不再向黃牛出售月餅券,而是自己“消化”。廠商也壓縮了産量和售價,使月餅券買賣清淡了不少。

  據了解,兩周前,票面價值300多元的月餅券,黃牛可以200多元收購;到節前一週時,已跌到100多元;臨到節日前一兩天,回收價也從票面的一半左右降至約三分之一,有時幾十元也很難出手了。

  正説著,黃牛接了個電話:“有家單位要給保安發月餅,今天剛要貨,你手裏還有多少券,我都要了!”記者以不划算為由,匆匆走開。

  禮券回收已形成“産業”

  看了有關“月餅期貨”的段子,多位市民一笑置之,以為是個“笑話”;也有不少市民當真,“原來是這樣,幡然醒悟!”有消費者點評説,這一交易鏈條能走得那麼順暢,歸根結底的原因是發放的月餅實在難吃。

  記者多方向業內人士打探,發現今年“月餅消費”全面萎縮的情況下,以往大規模印製和發放、回收月餅券的商家的確大幅減少,在大商場、餅屋領月餅的隊伍也明顯縮減。但是,有業內人士和“黃牛”透露,以往的確出現過“月餅期貨”式的交易鏈條。

  一名“黃牛”透露,“前兩年每到中秋前,一天可以倒手二三十張月餅券,一張賺30元,平均一天就能賺四五百元,一個月有上萬元收入,也有銷售月餅的酒店承諾,賣不完可以低價收回。”有已經離職的酒店員工表示,酒店印的月餅券會超售,“因為算準了,實物不會被提完。部分消化不掉的月餅券就從‘黃牛’手中再回收。”

  中秋節臨近,月餅禮券的“商機”已走到尾聲,取而代之的是大閘蟹券,這一回能持續至春節。目前,大閘蟹禮券的轉讓價格仍然堅挺。而各類團購網站、購物網站也紛紛轉向,從月餅券轉而經銷大閘蟹禮券。

  “實際上道理很簡單,生産廠家製作月餅券、大閘蟹券,經過採購企業、購買客戶、中間‘黃牛’等一系列環節,最終又回到自己手中,禮券最終變成了貌似期貨類的金融商品。”消費者楊先生認為,不管月餅券最終落入誰手,中間環節肯定有不少人賺錢,禮券除了方便用戶送禮,也給一部分商家和“黃牛”帶來生財之道,在國內早已形成了禮品“産業”。

  專家觀點

  “月餅期貨”背後是産品定價虛高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著名期貨專家、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示,期貨本身是一種金融衍生品,很多時候價格能超越自身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月餅期貨”還真有點相似,因為月餅券也可以看作是月餅的一種“衍生品”,月餅券的價格也往往超越了月餅本身的價值,並且帶有了金融屬性。

  胡俞越認為,由於期貨産品必須實行“標準化”,而月餅本身無法標準化,很明顯,網路熱炒的“月餅期貨”並不是真正的期貨,而只是一種類似“擊鼓傳花”式的交易鏈條。

  商業專家、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則認為,“月餅期貨”的出現,的確有一定現實依據。應該説,多數廠商還是實際生産月餅的,但可能確有少數廠商不生産月餅或少生産月餅,以月餅券就能獲得較高利潤。“大家都不生産月餅,就會産生流通危機。以往過多的月餅券流通,也説明消費者的需求被盲目擴大了,實際上,市場對月餅,並沒有那麼大量的需求。”

  專家提示,前些年“3·15”晚會報道過,有廠商賣不完的月餅“陳餡”,第二年再次包裝上市。過多的月餅券流通,對消費者並不是好事,因此,月餅廠商應該真正下工夫研究消費者的需求,而相關政府部門,也應對“月餅期貨”式的流通實施有效監管。竇紅梅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