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圖
新一輪“豬週期”又來了!今年以來,我國生豬價格下跌明顯,已連續4周處於盈虧平衡點以下。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在20多個省份同時啟動凍豬肉收儲工作。
作為一种經濟現象,“豬週期”是指豬肉價格週期性變化怪圈。其迴圈軌跡一般是: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週而复始,形成了所謂的“豬週期”。農業部的研究顯示,豬肉價格的週期性波動在2007年之後明顯加劇,不僅週期由之前的4—5年縮短到3年左右,而且振幅加大,尤其是2011年,豬肉價格同比漲幅甚至高達70%。
豬肉價格事關市民的“菜籃子”、養殖戶的“錢袋子”。新一輪“豬週期”的走勢如何?為什麼“豬週期”怪圈遲遲未得破解?國際上有可借鑒的經驗嗎?本報今天刊發一組報道,供讀者參考。
——編 者
“豬價再這樣跌下去,連給孩子準備上大學的錢也要拿來用了。”
龍門村是四川仁壽縣生態豬養殖示範基地,全村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養殖戶有107戶。
日前,記者慕名找到了龍門村9組的養豬大戶王維東、夏秀英夫婦,他們不僅經營自家的5棟標準化豬舍,還參股經營了另外兩家養豬場。
一談起近期的豬價,夏秀英叫苦不迭:“今年下滑得太快嘍,往年春節後會穩一段時間,差不多到4月份才降,今年春節一過,價格就垮下來了。”
夏秀英回憶,生豬價格從2月份開始跌,從當時的每斤8塊錢,一直跌到現在的每斤6塊6。3月份她家出欄了86頭生豬,每頭少賣了五六百元,算下來不僅不賺,每頭還凈虧200元左右。
讓夏秀英惱火的是,豬價在下跌,大宗原料價格卻在上漲。今年2月以來,主要生豬飼料——玉米從每斤1.3元上漲到了1.4元,豆粕去年每噸才3900元,現在已經漲到4900元,足足漲了1000元。
“所以,虧也要賣,不然,飼料越來越貴,養得越大虧得越多,背時喲。”她苦悶地説。
正聊著,王維東從合作社團購飼料回來,他告訴記者,豬肉跌價、飼料漲價,很多小規模的養殖戶都撐不住了,附近三五戶養商品豬的鄰居已經把母豬和仔豬低價轉手,出去打工了。
“我們規模大一點,還勉強能支撐,但家裏的開銷也受到影響,想買的東西不敢買,豬價再這樣跌下去,連給孩子準備的上大學的錢也要拿來用了。”夏秀英説。
“我們專業養豬戶不能隨便放棄,全副家當都投下去了,哪能説退就退呢?況且還聘了工人,現在放棄工人,到價格恢復想再請人就難了。”王維東説。
在生豬市場闖蕩多年,夏秀英對豬價的判斷也只是“上半年降、下半年回升”
雖然養豬多年,規模也不斷擴大,但談到對豬價的預期,王維東一家依然是“跟著感覺走”。
賠得最慘的不是這一次。
2003年豬價暴跌,毛豬每斤才2塊錢。“當時我們兩口子年輕,家裏也沒什麼家底。虧得沒辦法了,把街上帶鋪面的門面房都賣了,只賣了3萬塊錢,沒辦法,等錢買飼料。”夏秀英回憶。
在生豬市場闖蕩多年,夏秀英對豬價的判斷也只是“上半年降、下半年回升”。因此,去年她家還特意補欄了20頭母豬。這無疑加重了今年的損失。“哎,這豬價,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也有踩對點的時候。
2007年趁生豬價格跌到谷底的時候,夏秀英家淘汰了肉質不好的太湖豬,引進20多頭三元雜交豬。在今年豬價下滑時,品種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價格要比一般土豬每斤高出兩三塊錢。”説到這,她自豪地解釋道:“我們養的三元雜交豬,品種好,喂的也是從新疆拉來的優質玉米,肉質好。再加上我們賣給定點屠宰場,收購價格相對高。”
面對生豬價格的起起落落,夏秀英認為,自家之所以能闖蕩過來,“科學”養殖功不可沒:建設標準化豬舍,壓縮人工費;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學會自繁自養,不僅減少了成本,還降低了買到疫病小豬的風險……
“但僅憑這些辦法,也沒有‘必勝’把握,關鍵還是看豬價,可豬價啥時才有個譜呢?”夏秀英很困惑。
期盼調控更到位,建立國家生豬價格風險調節基金
針對此輪豬價下跌,日前國家啟動了凍豬肉收儲工作,政策效果很快顯現。夏秀英高興地打電話告訴記者:“價格終於回升了,算下來每頭豬回升了五六十元!”
回顧過去幾年的豬價調控,夏秀英認為是有用的,但還需要加強和改進。
“對能繁母豬實行每頭補貼100元,不如扶持規模養殖企業,大力發展標準化養殖,提高養殖戶應對風險能力。”
“與市場價格波動相比,疫病對養殖戶的打擊才是最致命的,國家應該加強防疫的指導和幫助。”
身為龍門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尹仲全,對國家調控提出了更高的預期:建議建立國家生豬價格風險調節基金,在生豬價格波動時對養殖戶進行補貼。
他介紹,當地已經開始了這種“風險調節基金”模式的探索:2011年龍門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與隔壁的水利村合作,建成了水利村優質生豬養殖園區,採取項目“資金補一點、農民籌一點、豐年提一點”等多種渠道籌措建立風險調節基金,在市場風險和疫病風險來臨時,返還給養殖戶。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