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製圖
A股市場本週進入調整期,而香港市場的表現遠遠跑贏全球其他主要市場,進入2015年的恒生指數上漲近千點,上周成交量放大,日均超過1000億港元。在週邊市場動蕩的情況下,同期對比來看,H股的市盈率(PE)不到9倍,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場處於超低位水準,市場看多H股聲音增加,有資金短期流入香港市場。
資金短期流入香港市場
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新興市場基金研究公司)數據顯示,在截至1月7日的一週中,約2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香港股市,在連續三周資金凈流出後轉為資金凈流入,同時,上周海外追蹤A股的ETF有5億美元資金流出。
摩根資産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譚慧敏表示,上周市場有資金凈流入H股,主要流向IT以及健康醫療板塊,這些板塊也取得了一定的升幅,短期而言流入港股的資金主要看中H股比較便宜,相對A股12至13倍的市盈率,H股的市盈率不到9倍,外國資金買入H股比較方便,基於對於內地的寬鬆預期,調高對中國市場的資金配置,有機構不具備買A股的資格,則會直接加大H股的資金投入規模。
匯豐發佈報告稱,中國A股短期可能保持上升動力,但估值不再便宜,反而香港H股有進一步上升空間。按2015年盈利預測,上海A股較H股溢價80%,H股有更大上升潛力,預期國企指數年底可升至13500點。
“因為H股的相對估值特別低,目前的PE不到9倍,國際市場上來看和俄羅斯股市處於同一估值水準,是最便宜的市場。”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指出,“看多H股的原因主要是對比而言,A股去年因為低估值而出現一波大幅上漲行情,H股未來的表現令人期待,但週邊市場資金尚未大規模進入香港市場,僅有小幅資金嗅到機會。”
他表示,如果國際資金看好中國市場2015年的表現,港股目前是更好的一個買入機會,雖然週邊市場動蕩,香港股市走勢良好,高分紅、低市盈率的大盤藍籌股均是投資者偏好選擇的股票。而中資股僅僅從估值修復的角度來看,至少有15%的上漲空間。
港股通使用額度
小幅提升
面對H股漲幅落後,外資大行例如巴克萊、瑞信、摩根資管、花旗等都積極唱好,而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買入港股的熱情也有增無減,額度使用情況較去年有所增加,在低位吸納港股動作明顯。從1月5日至14日,港股通累計使用額度72.15億元人民幣,高於去年12月的水準,每日使用額度佔比從11月、12月的大部分交易日2%~3%左右水準提升到6%至8%。
南方首席基金經理楊德龍認為港股通回暖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A股目前比H貴,資金流向H股;二是投資者對港股有了一定的了解,港股通回暖在預期之內。“港股通一定是一個慢熱過程。”
而繼去年12月30日之後,本週一滬股通出現11.33億元的凈賣出後,13日滬股通再度出現1.16億元的凈賣出額,由此當日的餘額為131.16億元,額度佔比為100.89%。
對於滬股通出現凈賣出的現象,楊德龍表示海外資金正在獲利了結,減持一部分A股。可能是因為A股上漲過快,海外資金有些“恐高”。但他認為從總體來看,A股還是有投資價值。過去一個季度A股漲幅過大,現在需要休整,盤中會出現震蕩,但是全年還是向上的趨勢,慢牛的行情可能會展開。
他強調,滬港通開通後,A股出現大幅上漲,而H股相對漲幅較小。所以目前看,A股比H股貴。在國內市場,除了股市,樓市、金市和實業都沒有太好的投資機會。因此A股強勢有資金推動,並且有可能持續。“不能説比H股貴,所以預測A股表現會比H股差。”所以楊德龍不建議目前拋棄A股轉買H股。在他看來,香港股市目前並沒有大量場外資金入場。
洪灝認為港股通額度的使用增加,反映出內地投資者也在低估值的港股市場進行提前佈局。
AH股價差擴大
香港市場目前A/H股折價現象減少,87家AH公司中,目前僅有包括萬科、復星醫藥、青島啤酒在內的6隻股票A股較H股有折價,且折價幅度都在10%以內,剩餘81家公司股價A股較H股溢價,佔比達93%。包括民生銀行、建設銀行等在內的大部分銀行類股A股較H股溢價在20%至30%之間,中國中冶、大連港在內的19隻股票溢價率超過1倍。
從A股相較H股溢價程度的恒生AH股溢價指數的歷史走勢,可以看到除了2007年大牛市的瘋狂之外,大多數時候A股相較H股的溢價不會超過35%到40%的區間,而這輪的最高水準已經達到33%。恒生AH股溢價指數一路飆升,在1月7日也達到近期高點133.44點,截至昨日仍維持在126.71點的高位。
宏利大中華區股票部執行總監方君明表示,傳統的放寬貨幣政策手段,如減息及降準均會為內地市場帶來政策效果,今年內地的實際利率回落至約3%,降息的趨勢明顯,在此背景下,AH股的差價將會持續擴大,因A股的市值佔經濟總量仍低於過往的高峰期,加上散戶的參與度低,相信AH股差價擴大有利H股的升幅,在H股的帶動下,預計今年恒指回報可超過10%。
洪灝認為,對於同時能夠投資A股和H股的投資者而言,在香港市場買入比A股便宜20%~30%的金融股,是最佳選擇,但是由於投資主體的不一致,A、H股價差不會完全消失。(李明珠 朱筱珊)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