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的上升期之後,香港的房價終於在調控的高壓下急轉直下。先是在3月份出現微跌,緊接著4月份跌幅從0.1%擴大到0.7%。此前,香港特區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樓價在過去四年累計上升達到128%。而如今,香港政府對於樓市的長期狙擊終於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香港樓市從1997年開始進入下跌通道,觸底回升後,漲幅驚人,今年一季度時樓價已經比1997年高峰時期高出38%。而這段時間,恰好是全球經濟觸底回升,量化寬鬆的浪潮席捲全球的時間。香港一介彈丸之地,本就對樓市需求旺盛,又作為貿易和資金的“自由港”,面對熱錢大舉涌入,樓價難以獨善其身。
收緊住宅按揭貸款、對於住宅買賣加徵印花稅,這是香港政府對樓市調控最初的招數。此後,面對著依然瘋漲的市場,去年年底,政府開始“快準狠”的調控,先加碼印花稅至20%,同時對港外人士購買香港房産再統一徵收15%的買家印花稅,而今年2月,買賣印花稅全面翻番,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按此計算,若是非港人在香港短炒房屋,成本可能最高達到房價的40%以上,獲得的成效立竿見影——非本地買家購買住宅佔比直線下降至總成交量的1.7%,短線投資需求匿跡。
香港政府還在土地供應上做了一些改變。近期香港政府推出的首批附有“港人港地”條款的兩幅地皮獲得市場空前追捧,截標時共收到29份標書。而今年2月,港府宣佈取消實行了14年的由開發商採取主動的“勾地”制度,由政府每個季度公佈土地供應量並公開招標,以增加土地的供應。這一切或將在源頭上緩解香港樓市的供需緊張。
這些措施都似曾相識。我們的房産稅已經提出多年,卻始終停留在兩個城市“試點”的階段。而行政干預、限購限價更是屢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熱錢的眼裏,只要樓市有上漲預期,就還是一塊“香餑餑”,就會拼命往裏涌,抬高資産價格。要想破解,或許只能學習香港——一方面切實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一方面“快準狠”的差別化地增加投資成本,限制住短期需求,再真真切切從源頭做好供應,緩解供需不均衡。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