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再提升 算力如何助力高品質發展?
一秒鐘可以幹什麼?電商平臺上,當消費者點下支付的一秒鐘,後臺完成了17億次計算;而就在這一秒鐘裏,有超過3000個快件進入了寄遞渠道。這些都離不開算力。目前,算力已經成為和水、電、燃氣一樣的基礎資源。工信部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算力産業規模年增長率近30%。那麼,算力到底是什麼?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隨著我國算力規模的快速提升,它又將如何助力高品質發展?
工信部:我國算力總規模全球第二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我國算力産業規模快速增長,年增長率近30%,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
工信部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算力總規模達到180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秒,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1萬億GB)。國家樞紐節點間的網路單向時延降低到20毫秒以內,算力核心産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測算,算力每投入1元,將帶動3-4元的GDP經濟增長。近年來,我國算力基礎設施發展成效顯著,梯次優化的算力供給體系初步構建,算力基礎設施的綜合能力顯著提升。當前,算力正朝智慧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靠方向發展。
超級算力讓觀眾更早看上《流浪地球2》
説到算力提升,我們普通人能有哪些直觀感受呢?就拿今年春節檔影片《流浪地球2》來説,影片中很多的太空基建、戰機等畫面,需要很強的算力才能進行渲染,而這項後期渲染工作有一部分就是在貴州的貴安超算中心完成的。這些特效裏每一幀畫面,超算中心都要渲染七八個小時,24小時實時渲染,才能達到大家看到的效果。項目負責人介紹説,如果沒有超算中心,從它開始渲染到搬上熒幕,可能10年都出不來。
什麼是算力?
目前,算力已經成為和水、電、燃氣一樣的基礎資源。在生活中,手機、電腦、超級電腦等諸多硬體設備都離不開算力,那麼,算力到底是什麼?我們來聽聽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李潔的介紹。
算力提升驅動轉型 助中小企業降本增效
從模擬核子試驗、太空探索,到人類基因測序、醫藥研發、氣候預測,甚至打車、購物、訂外賣等等,都要靠算力設施來處理海量數據。算力作為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底座,也成了驅動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引擎。
這家江蘇常熟的科技企業聚焦服裝供應鏈,通過數字化協同技術平臺連結了近兩萬家産業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上游工廠實現上新推款、庫存同步,下游服裝電商、主播等客戶則實現線上選款、鋪貨。相比傳統方式,能為服裝企業提升30%的效率,減少庫存積壓七成以上。
在濟南剛開張的數字化餐廳不僅裝備了炒菜機器人、自動蒸烤箱等新型智慧烹飪設備,還通過一個“廚聯網平臺”實現了對各地連鎖門店的遠端智慧運維管理。平臺基於關鍵指標數據分析,能為餐廳細化控制烹飪用料,指導門店制定更精準的採購計劃。同時,平臺通過對設備運作的監測分析,還可以優化門店水電、燃氣的能耗管理。
這家生産制動踏板、離合器踏板等汽車零部件的南昌製造企業借助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引進全自動裝配流水線,每季度提高産能30%,提前完成全年生産目標。
“東數西算” 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算力,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産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但是,算力越高,對能源的需求就越大,為了讓資源更合理地配置,2022年我國的“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目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的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已經全部開工。
在西部地區發展數據中心,把東部地區經濟活動産生的數據和需求放到西部地區來計算和處理。具體什麼樣?我們走進內蒙古和林格爾集群看一看。
這段時間,在內蒙古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臺,工作人員正在利用超算伺服器為清華大學科研團隊模擬複雜的大氣環流,對全球氣候變化和預測評估提供更為科學的理論支援。
內蒙古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臺項目負責人徐星海:它的計算能力是1億億次,相當於普通的我們筆記型電腦要10萬台一起運算,才跟它的計算能力是匹敵的。
機房內超算伺服器信號燈閃爍,中控室內各項參數飛快更疊,充足的算力,為科研提供了強大支撐。投運2年來,這裡已經為全國近百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累計提供了約5200萬機時服務。徐星海介紹,超算伺服器除了能進行複雜的運算,還能進行模擬倣真實驗。
內蒙古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臺項目負責人徐星海:在超算裏面可以相當於有一個虛擬的實驗室,而這個虛擬實驗室可以設置我們一般的實驗室很難同時設置的多種試驗環境,同時進行篩選。這樣能大大加速科研的進程,原來要幾個月的時間,那麼在超算的實驗室裏可能幾個小時就完成了。
憑藉每秒超3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該算力中心為超高清視頻渲染及AI、VR虛實結合的實時互動等應用,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撐。以往只能在用戶端通過高性能設備處理的工作任務,在這裡不僅能高效地完成,還能大大降低用戶的設備投入。
數據産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資訊的高速傳輸。作為國家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之一,目前和林格爾新區與國內18個主要城市實現高速數據直連,建成了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為“東數西算”奠定了堅實的網路基礎。以呼和浩特到北京為例,目前兩地間網路互訪時延僅為10毫秒左右。
今年,內蒙古將按照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佈局,有序推進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建設,進一步提高京津冀高實時性算力保障,加快建設國家北方算力中心。
規模再提升 算力如何助力高品質發展?
有測算顯示,算力每投入1元,將帶動3至4元的GDP經濟增長。那麼當前,年增長率近30%的算力産業將如何助力高品質發展呢?讓我們來聽聽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李潔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