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3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社融增量創歷史同期新高

2023-04-12 08:35:00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發佈3月份金融數據。數據顯示,3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3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億元,二者均刷新歷史同期新高。

  整體看今年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4.5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47萬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在實體融資需求持續修復、銀行擴表主動性強、穩增長政策延續發力以及低利率貸款環境下,一季度信貸投放保持了較快節奏,超預期完成“靠前發力”和“開門紅”目標。

  居民中長期貸款整體反彈力度較大

  “在實體信用需求回暖、季末銀行信貸自然衝量、地方政府保經濟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等多因素共振下,3月份新增信貸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繼續維持同比多增。”溫彬説。

  分部門看,Wind數據顯示,3月份,住戶貸款增加1244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609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348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2700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81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0700億元,票據融資減少468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379億元。

  “3月份新增信貸從總量上與結構上看均有比較明顯、全面、超預期的改善。”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住戶貸款投放回暖,地産銷售點狀復蘇、邊際改善帶來的“小陽春”,拉動住戶中長期貸款增長,商品與服務消費復蘇動能加強,帶動住戶短期貸款多增。企業貸款雖受票據融資拖累,但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均持續穩增,反映出市場主體內生需求不斷修復、積聚動能。

  溫彬認為,分部門看,對公貸款仍佔主導,但居民貸款亦明顯改善,信貸結構更加均衡。在信貸維持高景氣度情況下,部分銀行仍需通過壓降票據資産來騰挪信貸額度,票據融資維持少增格局。3月份票據融資減少4687億元,同比少增7874億元,延續年初以來的回落態勢。伴隨疫情以來的累積需求加快釋放、房地産銷售收入由負轉正,居民按揭貸款呈現明顯的回暖跡象。3月份以來監管展開對不法貸款仲介的專項治理行動,規範貸款市場秩序,也有助於按揭市場穩定,帶動居民中長期貸款整體反彈。

  社融結構“信貸強、債券弱”

  社融增量方面,Wind數據顯示,3月份,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39502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427億元,委託貸款增加174億元,信託貸款減少45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1790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3288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6022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614億元。

  “信貸投放強勁增長是社融增速上行態勢基本確立的主因,有助於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有效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推動經濟運作鞏固拓展向上向好勢頭。”龐溟表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3月份社融同比大幅多增,主要拉動項是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和表外票據融資。當月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融資同比、環比均為少增,社融結構呈現“信貸強、債券弱”的特點。

  “3月份表外票據融資同比多增1503億元,這與去年同期基數偏低有關,而且,實體融資需求回暖背景下,銀行以票衝貸現象明顯緩解,表外票據融資轉向表內的規模收縮。此外,3月份外幣貸款、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也處於同比多增狀態,但增量有限,對整體社融數據影響不大。”王青説。

  M2增速處於高位運作狀態

  央行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1.4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67.81萬億元,同比增長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10.56萬億元,同比增長11%。一季度凈投放現金961億元。

  溫彬表示,3月末M2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延續高位。一方面,3月份信貸維持同比多增,存款派生能力仍強,且財政政策繼續前置發力,繼續為M2高增長提供支撐;另一方面,受去年同期基數相對偏高影響,M2同比增速環比小幅回落。

  Wind數據顯示,3月份,住戶存款增加2.9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61萬億元,合計同比多增1595億元。

  “3月末M2增速處於高位運作狀態,主要因為當月貸款多增帶動存款派生。更為重要的是,伴隨疫情擾動消退,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渠道正在打通。”王青認為,整體上看,在經濟修復帶動市場主體融資需求明顯上升,以及宏觀政策保持穩增長取向支援下,3月份信貸數據延續強勁增長勢頭,並正在成為推動經濟好轉的重要力量。

  在溫彬看來,下一步要保持貸款平穩增長,同時為避免“大水漫灌”,防止資金空轉,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也需要後續對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進行適當控制。預計全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信用擴張力度較大,從而為經濟穩固運作和持續整體好轉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本報記者 劉 琪

[責任編輯:李丹]